說到
速讀,你是否曾經因為花了一個月或者十天的時間看完一部名著而感到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一目十行的能力,如果你這么想的話,就未免有些井底之蛙了。我想告訴你的是,你的速度連一個古代人都趕不上,你信嗎?
我們學習歷史或者看過古裝劇的人都知道中國幅員遼闊,如一位書生,從家鄉進京趕考,在路上就要花費幾個月時間,而皇帝要怎么管理這么遼闊的疆域呢,他每天所要處理的每個地方發生大大小小的事件加起來絕不會是個小數目,即使皇帝下放權力給各個機關的官員去管理,但是每天呈上的奏折數目還是很驚人的,例如朱元璋,吳晗先生統計過,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僅僅八天內,他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看兩百份文件,處理四百件事情。那該是怎樣龐大的工作量,在這樣的數字面前,你還好意思覺得自己閱讀速度非凡嗎?在思想不進步,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中,一代代賢明君主以他們卓越的閱讀速度最終在奏折上圈圈點點,揮霍筆墨,造就一個國泰民安的社會,除了智慧,能力,我們還能更深層次地體會到速讀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我們也可以看出,速讀在中國的歷史其實是很深遠的,只是它一直默默無聞沒有被挖掘出來并予以正名。
再來說一下外國的吧,外國精通速讀的名人更不在少數,速讀的魅力也是無處不在的。像法國的軍事天才拿破侖就是一個很好的的例子,他酷愛讀書,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和快速閱讀能力。他能在一天內讀完20本書,即使外出或率軍隊遠征,也要讓人帶幾十箱書籍來供他閱讀。在一次和俄國沙皇作戰時,拿破侖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書也被俄軍繳獲。回國后,拿破侖憑記憶開出清單,派人重新購置,當人們將清單和上次的書單核對時,發現竟然一模一樣,無一差錯和遺漏。
而在當今這個快餐式的社會。我們在馬路上看到的匆匆步伐,不斷抬起的手腕與焦急的神情,都無一不在彰顯出時間的可貴。一個普通的白領,一天要看的文件報表絕不會少,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超額的任務,你能怎么辦?你只能快,只有快過時間,你才能真正贏得勝利,這時,速讀就是你與時間決賽的殺手锏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速讀確確實實在影響著不同年代的不同人,上至國家決策者,下至普通老百姓,或許你現在還沒有真真正正的體會到它所為你制造的財富,但是它確確實實在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形態在影響著我們。或許我能理解為什么同樣的工作量,有些人早早便能完成坐在辦公桌前聊天等下班,有些人卻忙得焦頭爛額。速讀,不只是單獨指向速度,它更是代表著效率。它意味著時間與效率之間完全成一個反比的關系,即時間用的少,而閱讀量卻增多,所帶來的效率也越大。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你的學識,你的能力,你的眼光。速讀只是成功因素平面里的一個起到輔助作用的小點,可是它的地位卻是舉足輕重的。古今中外,
快速閱讀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視的。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
作者:小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