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十分美麗,但如果沒有女人,世界將失掉七分色彩;如果沒有讀書的女人,色彩將失掉七分內蘊。愛讀書的女人,美得別致。她不是鮮花,不是美酒,她只是一杯散發著幽幽香氣的淡淡清茶。
愛讀書的女人愛自然。自然能凈化人的心靈,讓人返樸歸真。她愛聽屬于自然的一切聲音:風聲、雨聲、松濤聲,犬吠、雞鳴、蟋蟀叫。聽到它們的時候,是心情最寧靜的時候。這寧靜,是沒有爭逐的安閑,是沒有貪欲的怡然。她也常常去讀山,遠讀山的蒼茫,近讀山的清幽;粗讀山的豪放,細讀山的深沉。她更愛讀山一樣的男人。她感受著自然的每一天:沐浴晨光中,覺天地一片燦爛,心情清新而明朗;徜徉晚霞里,感人生無限溫暖,精神愉悅而高潔。即使坐在室內讀書,也要靠窗坐著,用心去依靠那一樹搖曳的翠綠,去接受那清風的吹拂。
愛讀書的女人愛簡樸。簡樸,是她生存的方式。不掛金戴銀,底氣十足,她敢于素面朝天;不吃魚食肉,飯食清淡,她心清氣爽;居室簡陋,不加刻意裝修,愜意家的真實,她絕無人在旅館之感。她簡樸到身居鬧市,卻能遠離紅塵的繁瑣與喧囂。她耐得住寂寞,是都市里的閑人,簡樸而輕松。
愛讀書的女人,視讀書為人生的最大快樂。當別的女人正津津樂道時尚流行、張家長李家短時,她正陶醉在書的世界里,洗滌自己,充實自己,憂傷著自己,快樂著自己。偌大的閱覽室內,愛讀書的女人一個人坐讀,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沒有嘈雜,沒有紛爭,沒有虛偽,沒有疲累,只有愉悅愜意。
愛讀書的女人,喜歡寫點東西。日記是她真實心靈的坦白,是每日里最愿完成的功課。日記里盛滿她的心情,是心靈憩息的小閣樓。所有的喜怒哀樂都能在這里得到合理又合情的過濾,最終使她歸于平靜、坦然。當有所意會和感悟,她就隨意寫來,投寄出去,偶爾發表,得到一份額外的欣喜,獨自發出滿足的微笑。
愛讀書的女人,更愛家庭。家,是她幸福的源泉。她把孩子看成自己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孩子是最原始的自然,孩子擁有的天真、清純是她追求向往的境界。她把丈夫看成一生中最耐讀的書,有情味,含哲理。丈夫是座山,自己是山間溪水,山因水有靈性,水因山而歡騰。山水相依,奏出美妙的生活樂章。
愛讀書的女人看世界,覺天藍地闊人美。她把生活讀成詩,讀成散文,讀成小說。對生活,她真心投入,用心欣賞,心從不設防;對世人,她不裝腔作勢,不阿諛奉承,總透著一身書卷氣、一股清高味。
愛讀書的女人善思考、有思想。讀書使人變得睿智與坦蕩,使人修德養性、智慧無窮。人生在世,吃山珍海味是一種享受,讀一些振聾發聵的書更是一種享受,前者只能飽一時的口福,后者會讓你終生受益。書使女人懂得:包裝外表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滋潤。“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息。”羅曼·羅蘭如是說。
愛讀書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她靜得凝重,動得優雅;坐得端莊,行得灑脫。那是天然的質樸與含蓄混合在一起,像水一樣的柔軟,像風一樣的迷人,像花一樣的絢麗。她有一種內在的氣質:幽雅的談吐超凡脫俗,清麗的儀態無需修飾。因為書給了她底氣,熏陶了她至真、至美、至純的情感,使她變得溫文嫻雅,善解人意,充滿書卷氣息。“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