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閱讀經歷看來,交流、分享可以算是閱讀輸出的最好方式了。為什么這么說?這還要從我曾經參加過的一個讀書交流活動說起。
大學期間,自由時間很多,當時學校有一個讀書活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求參與者每天
堅持閱讀至少半小時,并且還要寫讀書筆記,在小組群里打卡,這樣做的回報就是堅持三個月,能收到想要的十本書。
當時也挺喜歡看看書的,就和寢室的姑娘一起參加了這個活動。然后發現這個讀書活動和日常讀書是不同的,讀書會更認真一些,喜歡的部分或是需要思考的地方我們都會記一下,有些閱讀同一本書的小伙伴還會一起分享討論其中的內容。一本書讀下來,會有許多不一樣的收獲,讀完了也不會轉身就忘。每周還有自己小組的線下分享活動,本次讀書的收獲,做讀書筆記的心得,書籍推薦等。
總之這種讀書形式既能讓我消磨多余的閑暇時光,還能讓自己讀到大量書籍、在別人的讀書分享中收獲知識,最重要是能結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說是很愉快的一次閱讀體驗了。
后來活動結束了,因為愛上了閱讀,我自己便組織了一個讀書分享活動,成員多是一些喜歡看書,喜歡旅行的朋友,有六七個人,倒沒有強制每天打卡讀書筆記,但是每周會分享一下讀書的心得。
每個人風格都不太一樣,說來也挺有趣,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幾位書友的閱讀趣事。
L先生喜歡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每天晚上睡前閱讀,像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快樂人生》等書籍都是他的最愛,這些也可算是他對于人際交往,心理學感興趣的起點吧。
他說自己以前常做一件事情,總有點向祈求上天求神拜佛一樣的,通過心理學書籍閱讀后,發現不如向自己祈禱、相信自己、付諸實踐時會比想象的要順利,結果也會如自己祈禱的那樣到來。這是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聽起來仿佛很荒謬,但是真正相信,內心純粹去進行的人,會發現其中的秘密。
M喜歡的是青春勵志雞湯類的小故事和散文,平時閱讀最多的是書店新推的書籍和暢銷書,《人間失格》、《皮囊》、《活著》、《流浪地球》、《追風箏的人》、《擺渡人》等等,都是她的日常讀物,這些暢銷書,她基本都會去看看,算是我們里面讀書最雜的人了。同時對于多個方面內容的書籍都有興趣,談到許多東西,也能深深淺淺接幾句。但是她“不喜歡”寫讀書筆記,她的筆記本不像另一個小伙伴做的特別精美,而基本就只有自己能看懂,內容非常雜亂無章,記法也是無規律可尋。
曾看過一次她的筆記本,有時是認真的
摘抄,有時是思維導圖一般的,還有一些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要命的是她并沒有學過繪畫,但全是寫意畫,靈魂畫手惹不起。但讓我特別佩服得是,他她可以在筆記本上找到許多自己想要的東西,對于一個做活動策劃的人來說,靈感有時候就來自于自己的隨手一記。
而我自己最近喜歡上了歷史,當時初中學歷史全是老師棍棒下死記硬背考及格的,高中就學了理科,從此和歷史沒什么緣分,誰想得到如今還挺喜歡的呢。之前看了趙玫的《武則天》、《上官婉兒》、《高陽公主》,從另一面了解了一代女帝以及她的女相,這本書不是正史,算是歷史小說,在大事件不與史實相沖突的情況下,更加注重的是個人的描寫刻畫,讀起來會更有趣味,讓人想要進入那個時代,對于女帝的故事,上官婉兒的平生,一探究竟。目前在讀關于春秋戰國,始皇帝統一六國的故事,多讀一些歷史小說,正史的話,可能還需要一些勇氣才能去看吧。
其實讀書嘛,我還是覺得重要的是體驗感,讀起來津津有味,讓人一頭扎進去不愿出來,與人分享討論又樂趣連連,交流起來引經據典,幽默風趣。而且一個人是否會讀書,最重要的應當是看她懂不懂得交流輸出,畢竟交流和分享是閱讀最好的輸出方式。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陳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