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高手看書的時候,最常用的是2個方法(非文學類作品):
一、帶著問題去書中找答案
我們經常會在一些文章或者分享中,看到“帶著問題去讀書”的建議,但是大家都很納悶:帶著什么問題去讀書?問題去哪里找?怎樣的問題才是好問題?怎樣提問題?當我還是一個閱讀小白的時候,我也是一臉懵,不知道如何帶著問題去看書,直到我一年讀了50本書以后,我才真正學透了這個方法,而且幫助我實現了高效閱讀的目的。
關于提問,我推薦兩個方法:
1、帶著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去書中找答案
比如寫文章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擬一個吸引人的標題,就可以找出幾本寫作方面的書籍,閱讀與“標題”相關的章節,就能快速掌握大量擬標題的方法,然后經過持續地
刻意練習,擬標題的水平就會大有提升。
又比如你和家人、同事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總是因為一些小事爭吵,你可以閱讀與溝通相關的書籍,例如《非暴力溝通》等,學習如何與不同的人友好地溝通交流,然后去實踐,就能有效解決溝通不暢的問題。
2、根據書名、封面、目錄,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
很多時候,通過看書名、封面、副標題和目錄,我們就能提出好幾個問題,只要找到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也就基本掌握了這本書的內容。比如我在讀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時,看了書名、封面和目錄以后,我就提出了三個問題:什么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能帶給我們哪些益處?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帶著這3個問題,我就開始了對這本書的閱讀,就像尋找寶藏一樣,每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我就非常開心,想要去書中探索更多的奧秘,閱讀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有了無窮的樂趣和動力。
帶著問題讀書,相當于給閱讀制定了一個個小目標,找到問題答案,并且深入理解其中的內容,就能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雖然沒有讀完一本書,同樣能從中收獲很多重要的內容。
二、快速精準地判斷需要重點閱讀的章節
很多人拿到一本書,不管青紅皂白,就從第一頁看起,這其實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因為在我們不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的時候,閱讀就是盲目的,也無法從中收獲更多有用的內容。閱讀高手在正式閱讀一本書之前,都會花幾分鐘時間看書的封面、標題、副標題、推薦語、目錄、序言和結束語。
為什么要花時間看這些內容?因為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內容,卻能幫助我們快速了解一本書的背景、框架和主題,有助于我們快速定位需要重點閱讀的章節,大大提高閱讀效率。我在看《學習高手》的時候,通過看封面、標題、目錄等信息,發現書中介紹了100+種學習方法,而超級筆記、邏輯思考力、速度、精讀、提高注意力這5節內容是我迫切想要學習,并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學習和閱讀能力的。
所以,正式閱讀的時候,這5節內容我會放慢速度認真閱讀,其余章節都是
快速閱讀,大致了解一下其中的內容就可以了。雖然只用了3個小時就看完了整本書,但對我自己而言,重要的內容已經全部掌握,完全沒有影響閱讀的效率。
閱讀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剛開始看書速度慢很正常,多學習一些快速閱讀的方法,隨著
閱讀量的不斷增加,閱讀速度和效率都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真正實現高效閱讀。(箏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