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池上彰和佐藤優分別以年閱讀量300本、月平均閱讀量300本(多時可達到500本)被評為日本讀書狂人。他們的閱讀量如此驚人,到底有什么秘訣嗎?本文中兩位讀書狂人主要從如何選書、讀書方法、效率讀書、做讀書筆記、讀書建議等幾大方面教會我們閱讀。
一、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
1.一定要去實體書店
實體書店里的書由店員進行歸類后整理上架,歸納性強。讀者在所求領域的書架前大致瀏覽一遍,即可立刻掌握這個領域的研究發展情況。雖說亞馬遜等線上購書平臺也會根據檢索信息推薦相關書籍,但就直觀性而言,還是實體書店更勝一籌。并且,有時相鄰書架上的書籍也會給我們一些啟發。就算是去書店閑逛,也會在無意間擴充自己的知識領域。
2.善于詢問書店店員、瀏覽書籍腰封
書店店員對書籍的掌握情況凌駕于一般人,當拿不準買哪本書時,一定要詢問店員,他們會根據銷量、人氣和口碑為你推薦合適的書。有些書設計了腰封,佐藤先生建議讀者通過瀏覽腰封上的關鍵字來快速獲取書籍信息。
3.找到所求領域的“藍本”書籍
如何找到一個領域的“藍本”書籍?佐藤先生說,在通讀某領域的書籍時,有些書的作者為了不讓讀者發現自己的觀點來自“藍本”書籍,會有意無意的避免去提它們。不過這種做法反而會造成行文的不自然,讀者可以通過這種“不自然感”找到“藍本”書籍。而池上先生認為,在通讀某領域的四、五本書后,自然而然就能找到“藍本”書籍。他認為,任何一個領域的“藍本”書籍最多不超過三本,找到它們并且認真研讀,便能獲取這個領域的基礎知識。
二、讀書的正確方法
1.首先要注意兩點:
瀏覽目錄可以大致了解一本書在講什么,閱讀結語則可以加深對這本書的印象。
②通過閱讀書的中間部分可以把握整本書的水平
佐藤先生認為,為了暢銷,作者和編輯人員對書的開頭和結尾部分會非常重視,對中間部分則沒那么上心。如果發現中間部分邏輯不清或者排版有問題,就沒必要讀這本書了。
2.佐藤先生的讀書方法:分別使用“超速讀書法”、“普通速讀法”和“精讀法”,由此月平均閱讀量達到300本,多時可達500本,其中認真研讀的書平均4-5本。
3.池上先生的讀書方法:
● 有想要了解的領域時,首先去實體書店找書(讀到好書的訣竅就是盡量多買書,書的性價比非常高);
● 將相關書籍全部買下,從書架上的第一本書開始閱讀;
● 如果一本書的知識量和內容不如之前已經讀過的,放棄這本書吧。(但是這本書的卷首語和結語部分仍然要讀);
● 一個領域的藍本書籍一定要再三研讀;
● 讀書時可以劃線或做標記(一邊動手一邊讀書會加深記憶);
● 把A4紙夾在書頁里,把在意的內容記在A4紙上(并不一定非要A4紙。只不過A4紙可以放進文件夾里保管);
● 讀完一本書后將作者、書名和當天的日期記在手賬上(如果把那天發生的新聞事件、感受等一起記錄下來的話,這張A4紙就會成為一個“記憶觸發器”);
● 在閱讀下一本書前,要在腦中反復咀嚼這本書的內容;
三、高效率的讀書方法——給書分類
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將書分為“工作和學習性書籍”和“娛樂性書籍”。或者“目前能夠理解的書”和“難以理解的書”。“難以理解的書”可能是那種創新性很強的書,也有可能就是在胡扯八道。對于前者,打磨好自己的基礎知識后再去讀。對于后者,當然沒必要讀。如果輸入了錯誤的觀念和知識,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佐藤先生的分類:認真研讀的書和速讀即可的書。藍本書籍需要認真研讀,相關書籍速讀即可。藍本書籍一般出版時間早,理解起來有些困難,需要多加研讀。而關聯書籍在知識量和水平上比不過藍本書籍,不一定有什么新發現,因此速度即可。但是無論哪類書,都必須瀏覽前言和結語。
池上先生的分類:可以無所顧忌做標記的“奴隸之書”和值得寶貴珍藏的“公主之書”。“公主之書”無需多做解釋。對于“奴隸之書”,池上先生并不“珍惜”。但凡有所感想就會立刻在書籍空白處寫下來,如果空白部分不夠或者需要好好整理時,可以寫在提前夾進書頁的A4紙上。
四、騰出時間讀書
佐藤先生認為,越是忙越要確保讀書的時間,他無論多忙,都會保證每天4小時的輸入。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佐藤先生的做法是不上網和不喝酒。
池上先生認為,只要想讀書,總能找到讀書的時間。通勤、午休、吃飯點單前、睡前、醒后15分鐘……找不到時間讀書只是懶得讀書的借口罷了。
如何利用外出時間讀書?
記者出身的池上先生推薦大家利用上下班時間讀書。如果在國內出差或外出,盡量選擇新干線(相當于國內的高鐵)而不是飛機。氣壓越低,大腦的反應能力就越差,因此在飛機上的讀書效果并不好。如果要出境而不得不坐飛機時,建議在飛機上看部喜歡的電影,或是小睡一會兒補充睡眠。
五、做讀書筆記
佐藤先生用Evernote或Dropbox等軟件來記錄讀書筆記。有時他還會將自己在意的書籍文字掃描存入數據庫。
池上先生推薦用B6尺寸大小的卡片做讀書筆記。他讀完一本書后,會在卡片上寫上書名、出版社名、作者名、讀書日期、書籍目錄和簡單的內容摘要等等。除此之外,還會在卡片上記錄當時發生的新聞事件、私事和心情等等,內容不必過多,一行即可。然后將寫好的卡片放進尺寸合適的盒子里。如此一來,這些保存起來的卡片也就成了“記憶觸發器”。
如果因為太忙而無法做讀書筆記時,也不要在讀完一本書后立即去讀另一本書。而是要花時間在腦中反復咀嚼這本書的內容,讓自己完全消化掉。
六、5條讀書建議
* 讀書的大前提是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如果缺失基礎知識,無論如何輸入信息,無論多么正確的理解文章內容,也無法將書上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比如如果缺少歷史和宗教的基礎知識就無法正確理解國際形勢。
* 閱讀是手段而非目的。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搞清楚自己想通過讀書來獲得什么。閱讀只是達成目標的一個途徑。
* 讀什么,怎么讀固然重要,但“不讀什么”也不容忽視。有人覺得“書買都買了,不讀多浪費啊”(尤其是經濟條件不是很寬裕的人),其實并不是這樣。花費時間在不值得一讀的書上是對時間的不尊重,而且還可能輸入不正確的概念和信息。
* 在讀書上不必一開始就“充滿干勁”。干勁滿滿但途中遭遇挫折放棄的例子不在少數,干勁越高越容易放棄。每天都讀書是理想化的情況,不過偶爾偷懶一下也沒關系。讀書講究的是細水長流。(一個習慣的養成不是通過強迫,而是出于自愿)
* 新聞可以了解時事,但書籍可以理解人生。
提高閱讀效率的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軟件:點擊此處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