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人生的唯一方式是沉溺于文學,如同無休止的縱欲。”
——福樓拜
是的,閱讀不僅能給我們直面人生的勇氣,還讓這段旅程走的更遠更長。最近就有研究發現,愛讀書的人更長壽,每天看30分鐘的書,能增壽兩年。
研究人員主要通過對3635名50歲及以上受訪者的閱讀習慣進行調查。受調查者被分為三組:每周閱讀時間超過3.5小時,達到或低于3.5小時,以及基本不閱讀者,同時還對性別、種族、教育背景等因子進行了控制。經過12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相對于不閱讀者,每周閱讀超過3.5小時者的死亡幾率減少23%,而每周閱讀在3.5小時及以下者死亡幾率減少17%。來自耶魯大學公共健康專業的三位學者Avni Bavishi, Martin Slade和Becca Levy在論文《每日一章:閱讀與壽命的關系》中指出這一結論。
“研究結果還顯示,在壽命約達到80%進度之后,不閱讀者會繼續存活85個月(7.08年),而閱讀者則繼續存活108個月(9年)。因此可以總結為,閱讀書籍幫助延長了23個月的壽命。”
Bavishi表示,受調查者閱讀的時間越多,壽命也就越長,不過“保證每天至少30分鐘的閱讀時間最為有益”。
閱讀書籍比期刊更能夠延年益壽
論文還特別提到,閱讀書籍比期刊更能夠延年益壽。“我們發現,閱讀書籍比報紙或雜志帶來的益處更大。這可能是因為書籍往往更加注重讀者的心理感受,提升其認知能力,從而幫助延長壽命。”
閱讀能夠產生“生存優勢”
作者還指出,閱讀包含有兩種能夠產生“生存優勢”的認知過程。首先,閱讀書籍促進了“
深度閱讀”中的“沉浸式體驗”,讀者將閱讀材料的各個部分聯系起來,找到了適用于真實世界的有用方法,并就此進行提問和探索。“這樣的認知參與便能夠解釋,為何人們的詞匯量、推理能力、集中程度和批判性思維都在閱讀書籍之后得到提升。”其次,書籍還“能夠增進同情心、社會參與度和情商,這都是能夠延長壽命的認知過程”。
“我們在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了一些跡象,預示著閱讀可能幫助長壽。但是這一次,我們對閱讀書籍和報紙雜志與長壽之間關系的差異印象尤為深刻。”
受調查者沒有具體指出他們閱讀的書籍類型,不過論文指出,大部分人都偏愛小說。國家藝術基金會2009年的調查就發現,87%的讀都會選擇小說讀物。
三位學者同時還表示,未來會進一步探究“閱讀書籍除了能延長壽命以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健康益處;閱讀電子書和有聲讀物是否具有相同的效果;非小說文學、小說以及其他各種類的書籍是否會產生不同效果。”
之前有研究發現,65歲及以上的人群平均每天看電視時長達到4.4小時,三位學者由此表示“盡量引導這部分人將休閑時間花在閱讀上能夠幫助他們延長壽命”。除此之外,針對部分受調查者閱讀期刊的時間大大超過了書籍時間(閱讀書籍3.92小時,而閱讀期刊達到6.1小時)的情況,學者也建議他們將期刊換作書籍,因為后者“具有明顯的延壽優勢”。
作者在文末總結道:“我們的研究表明,閱讀書籍不僅能介紹那些有趣的思想與人物,還能幫助你延長生命,擁有更多的閱讀時間。”(來源:衛報 ▲ 翻譯: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