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如同在知識的海洋里探險。若一直只是淺游(淺讀),眼前看到的僅是一片汪洋之水,而嘗試閱讀就等同于深潛入海底,那才有機會收獲珍珠、寶藏,得到書籍作者們的知識財富。
但在這個快餐時代的社會里,深度閱讀貌似都被人們而遺棄。人們只追求囫圇吞棗式的探究,缺乏“深度閱讀”的能力,那怎樣才能把書讀深呢?是不是在浮躁的社會里就無法進行嘗試閱讀了?方法肯定是有的,今天我便與大家分享我的經歷。
閱讀前需排除干擾 回歸心靜狀態
還記得在練習精英特速讀軟件時,每進行一次等級的提升,軟件第一步便是讓我們靜心調息。這是為了讓心靜下來,方能使我們更容易進入練習的狀態。雖說這幾分鐘冥想式的放松看似與速讀無關,但它卻的確影響著我后期的心境,起到一個緩沖過渡的效果。
速讀練習如此,進行深度閱讀其實也如此。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是進入深度閱讀的準備狀態,等于把心歸零,再進行閱讀時才能讓心思都放在閱讀上。
而讓心靜下來的很重要的做法,就是排除干擾,剔除手機、電視、閑聊等一切無關的活動,干擾才無法妨礙心靜。
閱讀時要用代入感 多讀幾次
當靜下心閱讀時,要怎樣讀才能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書中的精髓呢?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的書籍只有反復閱讀方才會不斷加深自己對它的理解;這是
閱讀數量上的要求。
或許有些人問,我讀了好多遍,但為什么仍然只體會到書的表層意思,難以有所突破。怎么辦?這時你可以用代入感的方式進行閱讀。
代入感就是把自己融入書中的情節,把自己以主人公的身份,或者以作者的身份去閱讀去感受,這是比較快達到理解的途徑。
這里的重點有兩個,一是帶著問題閱讀;二是進行主題閱讀。
“問題”就猶如一個目標燈塔,它能指引我們在閱讀時對內容的側重點進行區分。因為目的明確,我們閱讀時就有方向,為了得到答案,我們就很自然地進行思考,這比漫無目的、迷茫地通讀一番要有效。
當我們的問題明確后,通常只讀一本書所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是全面的。此時,就很有必要進行主題閱讀。主題閱讀是通過一系列對“此問題”相關的書籍而開展的閱讀,比較各書中的觀點與方法,從而讓“問題”的答案更完善。
主題閱讀,由于是好幾本書的閱讀組合,對于某個問題或某個觀點就有可能出現好幾種的見解,這是把閱讀中的同與不同都結合了,這是單獨閱讀一本書無法所媲美的體會。
深度閱讀,其實就是注重把書的知識、觀點進行深度的理解,因此主題閱讀無疑是擴展寬度、加深理解的好方法。
閱讀后整理筆記 實踐并分享于人
要想達到深度閱讀,僅是閱讀往往是不夠的。早在古代便有此描述:紙上得來終覺淺。但凡只要是從書中得來,但僅限于知道的,終將只是在“淺”的層次。而想變得深度,就永遠離不開實踐。只有做了,才真正驗證書中的言論是否正確,才能在行動之時,迸發出自己的新看法、新感受,才是真正把“深”挖掘到位。
當然,在行動之前,閱讀之時整理筆記是必要之舉。它需要我們消化了書中的內容,方才能做出筆記,這個是倒迫性地要求自己進行深閱讀了。
深度閱讀,除了上述那幾個方法外,其實還可以通過快速閱讀《深閱讀》一類書籍,相信你會對此問題有更深的理解。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尹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