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說,“
讀書之對于我,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只次于呼吸、飲水、吃飯,睡覺”。香港島渣甸山有一幢三層高的洋樓,金庸在這里住了將近十年。洋樓環(huán)境清幽,門前有個大花園。
金庸喜歡看書。到香港后,他深感自己英文程度不夠,下決心要把英文學(xué)好。他家有一個一人高的鐵拒,拉開抽屜,里面全是一張一張的小卡片,上面寫滿英文的單詞、短句,每天限定自己
記憶多少。倪匡后來說,金庸的英文雖然有些口音,但是英文程度很深。
金庸每天看書的時間大約四個小時。他讀書很雜,如果遇到一些問題,他會足不出戶,從早到晚在書房里翻書,直到自己明白,滿意為止。他被視為“會走路的百科全書”。倪匡說,有時特意考他一些較冷僻的問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問他:“蟑螂有一個古稱是什么?”他回答:“蜚蠊”。
從渣甸山到太平山,書房在他家里都是最重要的。1975年,沈西城第一次走進渣甸山的金庸書房,發(fā)現(xiàn)整個書房猶如一片汪洋大海,麻藍色的地毯鋪滿了千多英尺的空間,四壁到頂書架,裝著各式各樣的書籍,角落一張大書桌,坐在上面,不是古人所謂坐擁書城是什么?沈西城看過不少書房,很少有大得過金庸這間書房。一千多英尺面積,好比普通人家一層樓了。
樓下還有個書庫。最保守的估計,金庸的藏書有幾萬冊。他自稱,沒有什么善本書書籍,有的是為了某個時期興趣而買,像音樂、舞蹈、電影、研究圍棋的書,一些關(guān)于佛學(xué)的書,有的是為了寫作必需參考的書,如政治經(jīng)濟的書,史地的書和一些武術(shù)的書.在沈西城的記憶里,“唯最有氣派的書架,在查良鏞先生渣甸山巨宅的書房里,其時此書房有‘最昂貴書房’之稱,書房面積千方英尺以上,樓價不菲。”書房角落有張大桌子,金庸白天在大書房寫武俠小說,晚上在《明報》辦公室寫社評,娛樂性的武俠小說與嚴(yán)肅的社評互不趕不干擾,兩張桌子各寫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