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精英特軟件里練習了速讀后,我的閱讀速度有了明顯的提升,因此我抽絲的速度也有所加快了。只是面對茫茫的書海,我的收獲感卻不明顯,突然間覺得自己僅僅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罷了。想到別人的讀書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而自己的讀書卻漫無方向,不免有些迷茫。
直到看到了某大神的讀書經驗,我瞬間活血復活。經過我一段時間的試行,感覺讀書不再只是水過無痕,我開始體驗到讀書的收獲感。因此結合了我這段時間來的經驗感悟,便寫了這篇文章與大家一同分享。
一、領域別泛,把自己往精里讀
通常我們都會貪心地覺得:書讀得越多,跨的領域越廣,就代表我們越有“料”。但往往當別人問我們某一領域專業的問題時,我們的無言以對才讓自己發現:我們的“料”只有半桶水,甚至只有一碗水。
起步時,把書的的領域選得太廣,也會造成我們的焦慮心理。你想讀了那么多書,可是在別人面前還是人言微輕的,那不內心抓狂嗎?
所以,讀書先別求“泛”,先專攻“精”。所謂的“精”其實就是專于某一領域。
二、進入精讀,打造個人核心力
先選定你讀書的領域,該領域可以是你的工作所需、興趣所需,生活所需。然后在選定領域后,制定一個讀書周期,例如:一百天。周期不能太短,否則不能達到
精讀的效果。在制定的周期里,不要輕易改變精讀的領域。
接著,把該領域的書都找出來讀。當時我是選定了有關“如何閱讀”的領域,所以我當時就挑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溝通圣經——快速閱讀》、《這樣閱讀一本書》等等相關的書籍。
三、時、速、用結合,真正讓讀書達到精
時:就是給自己制定一個具體執行的時間。像我當時在閱讀周期內,就給自己制定了,在午飯后和入睡前各一小時的閱讀時間。要知道設具體的時間點很重要,因為這樣執行力度會更好,而且也利于自己堅持下去。
速:就是針對不同的書籍、內容選擇不同的閱讀速度。像閱讀《這樣閱讀一本書就夠了》時,我就先全書速讀一遍,然后對自己覺得有用的內容:便簽讀書法,再慢慢細讀了一遍。
用:把書中所講述的內容轉化為己用。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一書中,作者提出做讀書筆記時,可以用圓圈符號代表摘抄書中的原話,用星星符號代表自己對此話的感想。那我以后在做筆記的時候,我就把這兩種標記作為都用上了,“用”才是真正的學習。
四、精讀之后,再進入泛讀。
當我們度過了精讀這個階段,那時我們的底子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就可以開始泛讀了。
泛讀,就是沒有書籍領域性的限制,它就是為了開拓我們的視野而讀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地閱讀了。像我當時在看書時發現自己的自控能力差,于是我便在后期的泛讀書單中,選擇了有關時間管理的書籍《超級時間倍增術》。
然后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除了閱讀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外,寫作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途徑,于是我便讀了《完全寫作指南》,所以說,泛讀并不需要有所局限,只要能拓寬了自己的視野,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即可。
比起多讀書,我覺得要學會如何讀書更重要。
由精讀到泛讀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是從專業到博學的過程,同時也是知識收獲感的過程。而且這樣讀書,我們更容易把讀書堅下去持!為什么?
因為我們在讀書時,我們的“大腦”是處于一種現實狀態。所以當我們越有收獲感,它就越歡喜這種行為,這也是能讓我們堅持閱讀的核心動力了。當然,如果想更進一層樓地去成長,那就只能讓自己學會
快速閱讀了,這樣才能讀到更多的書籍,成長得快。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
作者: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