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很古老的測驗,上一個世紀很流行的測驗,目的在于幫你找出對你最有意義的書目。測驗是這樣進行的:如果你被警告將在一個無人荒島度過余生,或至少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假設你有時間作一些準備,可以帶一些實際有用的物品到島上,還能帶十本書去,你會選哪十本?
試著列這樣一份書單是很有指導性的,這倒不只是因為可以幫助你發現自己最想一讀再讀的書是哪些。事實上,和另外一件事比起來,這一點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那件事就是:當你想像自己被隔絕在一個沒有娛樂、沒有資訊、沒有可以理解的一般事物的世界時,比較起來你是否會對自己了解得更多一點?記住,島上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更沒有圖書館,只有你跟十本書。
你開始想的時候,會覺得這樣想像的情況有點稀奇古怪,不太真實。當真如此嗎?我們不這么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跟被放逐到荒島上的人沒什么兩樣。我們面對的都是同樣的挑戰,如何找出內在的資源,過更美好的人類生活的挑戰。
人類的心智有很奇怪的一點,主要是這一點劃分了我們心智與身體的截然不同。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心智卻沒有限制。其中一個跡象是,在力量與技巧上,身體不能無限制地成長。人們到了30歲左右,身體狀況就達到了巔峰,隨著時間的變化,身體的狀況只有越來越惡化,而我們的頭腦卻能無限地成長與發展下去。我們的心智不會因為到了某個年紀死就停止成長,只有當大腦失去活力,僵化了,才會失去了增加技巧與
理解力的力量。
這是人類最明顯的特質,也是萬物之靈與其他動物最主要不同之處,其他的動物似乎發展到某個層次之后,便不再有心智上的發展,但是人類獨有的特質,卻也潛藏著巨大的危險,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心智的萎縮就是在懲罰我們不經常動腦,這是個可怕的懲罰,因為證據顯示,心智萎縮也可能要人的命。
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法說明為什么許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后就會立刻死亡。他們活著是因為工作對他們的心智上有所要求,那是一種人為的支撐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量,一旦外界要求的力量消失之后,他們又沒有內在的心智活動,他們便停止了思考,死亡也跟著來了。
電視、收音機及其他天天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娛樂或資訊,也都是些人為的支撐物。它們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在動腦,因為我們要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但是這些外界刺激我們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像藥品一樣,一旦習慣了之后,需要的量就會越來越大,到最后,這些力量就只剩下一點點,甚或毫無作用了。這時,如果我們沒有內在的生命力量,我們的
智力、品德與心靈就會停止成長,當我們停止成長時,也就邁向了死亡。
好的閱讀,也就是
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