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讀書筆記是一件非常消耗時間和精力的事情,但它是值得的。因為讀書筆記可以逼著我們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思考和整合,幫我們提高讀書的理解和記憶效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我在讀書過程中發現,并實踐過的4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1、劃重點式讀書筆記
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有“劃重點”的習慣,這本是個好習慣,但是由于缺少目的性,標記又太混亂,到最后發現書里到處都是重點,搞得特別混亂。所以說,劃重點也是要講究方法的,比如下面的這個方法:

第一步是確定讀書目標。在讀書前,要想清楚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目標是什么,是要解答某個疑慮,還是要找到某種方法,或者為了教育孩子尋找理論基礎,或者寫一篇論文等等。帶著目標讀書,能夠快速鎖定書中真正對自己有用的內容,避免無用內容,做到高效、準確。
第二步是確定屬于自己的“標記語言”。具體來說,就是給不同顏色的筆或標簽,以及不同的符號賦予一個固定的意義,比如用紅色表示與自己工作、業務相關的重要內容,用藍色表示好詞好句等等,用圓圈圈人名,用方框框地名等等。我們一旦確定了屬于自己的標記語言,以后提取信息時就能變得快速且高效。
第三步是做“索引”。就是根據自己確定好的標記語言,在書的扉頁或空白處把你的標記語言寫下來,然后在對應的標記語言后一一寫下對應的頁碼。有了索引,以后一旦需要用到書里的相關內容,我們就能迅速定位,提高提取和產出的效率。除此之外,對于書籍中的一些有參考意義的圖、表等內容,我們還可以用拍照、截圖、復印等方法把這些信息收集起來,方便今后使用。
此方法來自原尻淳一的書籍《高效能閱讀》
2、九宮格筆記
“九宮格筆記”是一種將整本書的重點通過一張紙來表現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將一張紙,劃分為書名、問題區、概念區、精彩區、待辦區等區域。在讀完書之后,把相應的內容填到表格中去。

在讀書前,先根據自己的讀書目標,結合書籍的目錄,提出3-5個問題,然后把問題寫到表格的問題區中。提出問題,可以激發我們讀書的興趣,讀的時候知道該重點留意哪些內容,更加專心和投入。
在讀的過程中,當你讀到跟你問題相關的重要內容時,就可以把相應的內容寫到概念區,寫的時候最好用自己的話來重述內容。對于這些個重要內容,還可以以卡片的形式分別給他們做一些補充內容。當你讀到一些讓你感到驚喜、意外的地方,就可以把它們放到精彩區。
讀的過程中或讀完之后,還要規劃今后要如何運用書中的知識,也就是在“待辦區”寫下接下來要怎么做、怎么落實和運用知識。寫的時候,最好把計劃附上。
此方法來自彭小六的書籍《洋蔥閱讀法》
3、讀書檔案
讀書檔案和九宮格筆記類似,同樣的,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寫下閱讀這本書的目的;讀完一本書之后,寫下閱讀后的收獲、感受,以及接下來要做什么的具體計劃,并認真執行,這樣才能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此外,還要規劃”三個月之后的計劃“,并在三個月之后回顧一番,追蹤、記錄自己的閱讀和行動成果,看看自己還記得書中的多少內容,看看自己是否實現了讀書時定下的目標和計劃。

此方法來自赤羽雄二的書籍《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
4、文章、思維導圖式讀書筆記
除了上述三種較為簡單的讀書筆記,如果想把讀書筆記做的更詳細點,可以以文章的形式,或者思維導圖、知識框架圖的形式來做讀書筆記。
把一本書梳理成一篇或幾篇文章,可以有效加深我們對書籍的理解和記憶。而知識框架圖或思維導圖,可以讓我們對書本主要內容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更好的把握全書。
首先是梳理一本書的主要內容,或者是你關心的重要內容。在梳理完主要內容之后,還要對書籍內容進行反思,只有包含了自己反思和思考的讀書筆記,才是完整的。比如問問自己,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什么?這本書對我的幫助是什么?書中哪些知識是我過去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哪些知識是舊知識有了新的解讀等等。這些內容都要寫下來,加進自己的讀書筆記當中。
具體閱讀:用思維導圖梳理并記憶一本書的6個方法
有了讀書筆記之后,我們還應該建立自己的數據庫,方便自己以后的溫習和查找使用。我自己通常是把我讀書之后的一些文字筆記和圖片筆記,以文件夾的形式分門別類的存在電腦上,方便我查閱和調取使用。
文/G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