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閱讀的意義,很多人都會說閱讀是陶冶情操之類的浪漫的話,但我沒那么浪漫的想法。在我看來,閱讀就是人類的生存之道。
人這種物種的先進性,就體現在他的學習性。我們先天的本領跟其他的動物相比,其實是比較低下的,論力量、彈跳、視力、聽力、嗅覺、奔跑、飛翔……我們都比不過其他動物,但是人最大的不同來自于思維,來自于大腦。
人的思維源于超常的記憶力。一般的動物只有短暫甚至片刻的記憶,只有人類有那么長的記憶。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百歲老人還是那樣的思維清晰,多少年前發生的事情,還記得清清楚楚。人類通過自己的記憶,積累了知識,然后對它進行分析和加工,逐漸擁有了學習、判斷、鑒定這些思維能力,知道了什么東西可以吃、什么東西不可以吃,什么動物是危險的需要避開,這是人的本能,后來就有了植物、動物的馴化,就有了農業的起源。
學習的本能、獲取知識的本能,是人這一物種維持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現在有些人會問,一天不閱讀能怎么樣?的確,現在一個人一天不閱讀不會怎么樣,甚至你一年一輩子不閱讀也不會怎么樣。那是因為我們是站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之上的,你一個人不閱讀沒什么關系,可是人類這個物種要是都停止了閱讀,停止了所有的知識和信息的傳遞,這個世界會怎樣?人類也許就會回到原點……如果一開始人類就沒有閱讀,沒有知識的積累與傳遞,我們將不知道汽車是什么,書是什么,眼鏡是什么。當所有這些概念都沒有的時候,我們將怎樣生存……
人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就在消耗這個世界的物質財富,但我們不可能光消耗這個世界的物質財富,誰來給你創造那些要消耗的財富?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掌握知識,創造出多于你自己消耗的財富,這個社會才會有積累,才會有可以共享的知識與財富。閱讀就是傳遞知識的過程,分享知識的過程,分享技能的過程。我們現在是坐享人類這么多年的積累傳承的文明成果,一年不閱讀,感覺沒事兒而已。但如果都不閱讀,人類將無法生存。
我不否認“閱讀的黃金時代”這樣的說法,至少和我小時候只有可憐的連環畫、小人書閱讀的時代相比,現在讀書的方式、圖書的形式可以說是進步太多。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出版必須適應新的形式。但真正體現數字技術魅力的全媒體出版,并不是簡單地把紙質版的圖書原封不動地做成電子書,它最大的魅力是把同樣類型的圖書集合在一起,建成數據庫,有主題檢索的功能,方便獲取知識和學術研究。比如說我們的漢譯世界名著叢書數據庫,假如說輸入“國家”這個詞,所有關于國家的論述,都會排著隊出來,讀者可以得到這個概念從起源到現在的一部學術史。另外,科技發展還使我們的圖書出版變成了一個知識服務平臺,給所有人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任何一個對知識有興趣的人都可能接觸到他所需要的知識。這才是真正的黃金時代,為知識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
什么叫閱讀?不是說隨便瀏覽了一個信息就叫閱讀。真正的閱讀,是能夠利于思維和引發思考的,是能夠產生思想火花的。著名哲人尼采說過一句話,所有事情的激情要是都靠外部的刺激來維持的話,那么這個激情不會持續很久。真正的閱讀,只能靠你自己的興趣,對文字的興趣,對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和藝術的興趣。有思維活動產生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作者:于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