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感嘆過,為什么我讀了那么多書,上了那么多的課程,可能力依然沒有多少提升,本事也沒什么長進,仍然沒有把生活過好。這里面存在著諸多因素,比如書選錯了,選了跟你自身需求相關性弱的書籍。但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在于,把知識停留在了“淺層次的認知”層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知識有不同的層次,一種是大腦淺層次的認知,一種是深層的、
潛意識的認知。比如,在你沒有吃過橘子之前,我告訴你橘子是酸甜的,你的大腦里就會形成一種橘子是酸甜的認知,但這種認知是大腦淺層次的認知,你知道是知道,但你對它壓根沒感覺。
而當你真正吃過橘子之后,你的味蕾親自感受了橘子的味道后,你的大腦才會形成一種更深層的、內化于潛意識的認知。以后只要一想到橘子,你可能就會分泌唾液,產生想吃的想法。在這種認知之上,你或許還能產生橘子怎么吃更好吃、橘子有哪些用途、橘子有哪些寓意等一些思考或行動。
我們每個人都聽說過、都知道“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句話,但沒有運用知識改變過自己行為、自己命運的人,要么會找各種理由反駁你,要么會說,我知道啊,那要怎么改變呢?因為他們只是把知識停留在了一個“信息”的層面。
就比如“運動有利于健康”這個知識,我們都是知道的,但對很多人來說這種知道只是信息、只是淺層次的知道,它并不會促使你去行動。只有當你在運動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運動給你帶來的好處,比如身心越來越輕松、越來越有活力。這個時候“運動有利于健康”這句話才真正被你的大腦認可,形成你的潛意識,將這個知識落實下去。
所以,要想改變自己,僅僅具備淺層的認知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把淺層次的認知轉化為深層次的認知。
一個想改變,且知道了改變方法的人,最后依舊沒有改變,一定是還沒有做過某種嘗試的人。就像之前一個網友看了我的文字,跟我說他想多讀點書,想提升一下自己,問我如何提高讀書效率。我給他分享了趙周的便簽讀書法,精英特速讀記憶軟件的
快速閱讀法等多種可以提高讀書效率的方法?蛇^了一陣子又問我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我又給了他我自己實踐整合出來的對答案的讀書方法。
可后來依舊如此,他總是在找方法、看方法,學到了一個方法,又擔心沒有用,或者嫌麻煩,不能靜下心來,親自去嘗試一下。結果就是,他知道了很多
讀書的方法技巧,最后依舊沒有提高讀書的效率,依舊沒有實現多讀點書的愿望。
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知識,自己仍然沒有什么改變,就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這個問題了。用明朝哲學家王陽明的話,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如果你只是知道了而不去行動,其實還是一種無知。
想要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唯一的方法就是行動。如果你不把學到的東西付諸于實踐,即使你懂得再多,你還是原來的那個你,永遠不會改變。(文/速讀G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