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讀書也被稱作人類的第二生活,但是如何讀書,讀怎樣的書,卻是擺在讀者面前的一個實際問題,以下是小編從閱讀文學作品與寫作相聯系的角度給大家的10個讀書建議:
1、培養愛讀書的興趣,并形成閱讀習慣。好讀書,是通過讀書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也是關鍵。關于讀書的名言很多,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都恰當。我最欣賞的讀書名句:袁枚的——書非借不能讀也;高爾基的——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
2、要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家作品。 人有個性差異,喜好也就有所不同。外向的人可能比較喜歡語言風格豪放的作品,內向的人可能比較喜歡語言風格婉約的作品。不論哪一種類型,有一個評價的標準:當你拿到一本書閱讀時,能夠很快進入文字,并產生聯想、想象甚至創作的沖動欲,就可以斷言:這書是適合于你的佳作。
3、瀏覽、了解。瀏覽不等于走馬觀花。靜夜里,一盞小燈,一杯綠茶,一本好書,這是很溫馨的時刻。先看看作者是誰,寫作的背景如何,再讀讀序文以及跋語,了解一下名家對該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評價。然后通讀作品一遍,感知作品的故事以及人物的命運。
4、宏觀閱讀。要有那種“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俯瞰全貌的感覺,這樣才能把握作品的敘事技術與結構布局或者叫寫作模式。這一點很重要,不會敘事你就不會寫文學作品。
5、微觀精讀。 要像繡花一樣細讀文字,理解作家的語言風格,寫人畫物的各種技術。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這一點同敘事一樣重要,不能駕馭語言,就無法領會作者心聲,更不必說與讀者進行心靈的對話了。
6、做好讀書批注。要隨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贊美的,批評的,聯想到的以及那時產生的寫作沖動和靈感。作為一個讀者,我認為要有懷疑的精神。北宋哲學家張載不是說過“學則須疑”的話嗎?我們要學會批評,甚至批判。這是屬于讀者的話語權利,這也是培養自己創造精神的一種途徑。
7、閱讀時要隨時進行勾劃摘抄。在閱讀的同時,手中要有一支筆,對于那些精彩的詞、句、段要標出,做好筆記。這是一個直接積累知識的過程。
8、寫評論文章或者讀書隨筆。 這要求高于一般的讀后感。在習作里,你可以評價作者、分析作品,也可以引發聯想、提出觀點。
9、集中閱讀與廣泛閱讀相結合。 在專門閱讀自己喜歡的一個作家及其作品后,要廣泛閱讀一些不同風格的作家作品。專門閱讀可能受益比較大,較明顯地接受其風格與思想的影響,使自己的寫作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廣泛閱讀,可以了解多種寫作風格,從中吸收更多有益的東西,便于形成自己的風格。
10、閱讀大自然與民間。凡最優秀的東西,大多在自然、在民間。只可惜一般人都熟視無睹,缺乏深入的思索。給予熱情的關注與終極關懷,接近壯麗的河山與博大的人文景觀,我們何愁自己不能成為一個智識者呢?
以上觀點僅代表我個人的閱讀體驗,讀者要盡量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閱讀,養成好的讀書習慣,持之以恒地讀下去,終將成為智者。
精英特速讀記憶網總編輯
【免費快速閱讀記憶訓練軟件體驗:(點此進入精英特快速閱讀訓練軟件官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