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父母應(yīng)該給孩子獨立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讓它們隨著興趣和需要野蠻生長,同時提供充足的資源即可,無需額外設(shè)定要求。
常有人問我“你喜歡讀什么書”,或者“什么書對你有深刻影響”,如果還有人感興趣的話,今天我回顧一下我的少年閱讀史。回想起來,我是一個幸運的孩子,成長基本上是良好環(huán)境+野蠻生長。這是我目前較為認(rèn)可的教養(yǎng)方式。
就讀書而言,我胃口饕餮 [tāo tiè] ——就整個少年時代的閱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閱讀的第一個階段:十歲前,散漫的閱讀,內(nèi)心的需求是想象
閱讀的第一個階段是從出生到十歲,源于天生的好奇,想要好玩的世界。
我是一個閱讀啟蒙非常早的小孩,從一兩歲開始,母親就給我讀書,那時候沒有繪本,就只聽故事。《三百六十五夜故事》幾乎讀爛了。聽得多了,就想讀,于是開始認(rèn)字。三歲半的時候,每篇能讀出第一段。識字早的好處是,閱讀很早就獨立,一年級之后,母親幾乎不再干預(yù)。不僅是內(nèi)容選擇上基本不插手,而且對于看不看、看幾本也不干預(yù)。
如果不管,孩子會不會就不看書呢?對我而言,看書不是外界要求,而是能契合那時那刻的內(nèi)心需要。
二年級有人送我一本《一千零一夜》,三年級迷上《紅色童話》及其他童話。童話仍然是最愛,因為愛王子公主,那是一種“未來很美好”的迷離期待。再后來囫圇吞棗看了各種學(xué)科,有其他人送我一套《中國通史》,家里還有《十萬個為什么》,沒看懂太多,就知道世界很大。有一些知識讓我震驚,比如中子星,那是我對浩瀚宇宙最早的驚鴻一瞥。
整個這個階段的閱讀都是散漫的,也讀過很多難看的故事,也不介意。內(nèi)心的需求是想象:世界很神奇,我是神奇世界的小小公主。
閱讀的第二個階段:到十三四歲,眼花繚亂的滿足,開始帶入自我
十歲之后的閱讀進入另一個階段,開始代入自我角色,開始向往愛。
讀紅樓夢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四年級得到一本金陵十二釵的畫冊,臨摹畫冊多了,就想去看看故事。 紅樓夢原著四本,完完整整讀完。我當(dāng)時不知道這是一部偉大的書,只是喜歡看美女,喜歡命運的冊子。代入感最強的是黛玉,覺得她好,又替她著急,為何不懂口頭讓人,最終記住的是她為“知己”付出生命。
后來就開始迷戀有愛情的故事,開始關(guān)心自己是誰,喜歡什么人。
四年級隨父母去英國居住近一年,這是我非常幸運遇到的資源。小學(xué)放學(xué)極早,就去市立圖書館,圖書館的中文圖書部比國內(nèi)都大。第一本讀到的書是縮寫版《簡.愛》,當(dāng)時真是震撼:那樣的愛的尊嚴(yán)。(當(dāng)然瘋女人的秘密也很吸引人。)后來繼續(xù)尋找愛情,讀中文縮寫版《雙城記》、《蝴蝶夢》、《呼嘯山莊》。那里面都有陰森森的懸疑和愛的模板,喜歡瑞貝卡;希斯克里夫瘋魔又迷人。
因為喜歡陰森懸案,開始讀偵探小說。從一本波洛開始,迷上了克里斯蒂。一周借五本,廢寢忘食不能自已。在英國的余下幾個月,完全沉浸于此,把圖書館的全部克里斯蒂都借光了,福爾摩斯也讀完了,感覺生無可戀。偵探小說是我第一個入迷的類型文學(xué)。
回國之后,仍然喜歡讀
愛情故事,也是不挑選,從地攤上買很多書看。
十一二歲年紀(jì),喜歡瑪麗蘇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是一本舊雜志上的小說,講個土土的姑娘進入遠(yuǎn)房親戚豪門,減肥、學(xué)會穿搭,變得美麗清純,豪門闊少不愛其他美女,就愛主人公。那簡直是又胖又土的我最愛的故事。
后來偶然間發(fā)現(xiàn)街上的租書店,開始看漫畫,從漫畫中尋找新的世界。
漫畫滿足了更多對唯美之愛的想象,微笑的男主人公成了我對愛人的期待。看得多了,就喜歡臨摹,臨摹美女,喜歡齊藤千惠,跟她學(xué)習(xí)文藝復(fù)興。漫畫五毛錢一本,暑假每天五六本,省吃儉用的錢,全用來租漫畫。到最后街上所有租書店都租了一遍,再也找不到什么值得看下去的漫畫。于是開始租武俠、租言情、租商戰(zhàn)。看完金庸,看完古龍,看幾本其他。看完武俠不再迷戀漫畫的柔美,對未來的想象也變成如何行走江湖。
很多年后再回頭看,都是心的階段,對自我、對愛情、對江湖的想象,在十三四歲達(dá)到了眼花繚亂的滿足,大學(xué)階段讀類似的,已經(jīng)覺得無味。
閱讀的第三個階段:初高中,找尋文字的力量,想提高自我
閱讀的第三個階段不再代入角色,開始關(guān)心書外的自我:想提高自我。
初中是我第二個幸運的資源環(huán)境,遇到一位語文老師,溫柔而有才,班里幾個朋友形成很好的閱讀氛圍,也相互寫文章,如文人會友傳看。那個時候想看一些更有趣的人,讀過三毛,讀過沈從文,讀過張愛玲。老師推薦了一位新銳作者叫余杰,《火與冰》很尖銳,談到政治時事。成年后回顧,能看出其中許多缺陷,但它在少年心里播下對政治的興趣。
到了高中,渴望更新奇的視野。言情武俠漫畫看多了,都已厭倦,紙上的愛情畢竟不如生活中有趣。雅致情調(diào)的舊式文人也無法滿足,開始尋找更新、更變幻的文字。最初看了一些流行,《挪威的森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但都覺得不完全觸動到我。直到有一次讀到《看不見的城市》,卡爾維諾像是給我打開了一片天。后來再看《百年孤獨》簡直驚艷,《一九八四》也是那時候進入視野。那時候才知道好文學(xué)的樣子。
于是重新讀一些文學(xué)的原著版本。看到小時候看不到的,文字的力量。
父母的寬松是我的幸運
從幼年到中學(xué)的閱讀大致如此,大學(xué)之后開始閱讀更多門類,讀哲學(xué)、科學(xué)、歷史、更多小說,那是后話,以后有機會再寫。
現(xiàn)在想說的是,對我個人而言,從新奇到代入感,再到自我提升,這幾個階段是蹦不過、繞不開的。最初的十幾年對人生角色的好奇,轉(zhuǎn)化為對一切戲劇感的囫圇的愛,直到過了這階段,才懂文學(xué)旁觀。
由此,父母的寬松是我的幸運,安全環(huán)境、充足資源、野蠻生長。他們給予環(huán)境,但從未設(shè)定要求。
我從未要求自己脫離幼稚的
興趣,最終只是內(nèi)心的需求,推我前行。對閱讀而言,這是我最看重的事。
來源:搜狐網(wǎng)
作者:郝景芳
郝景芳,畢業(yè)于清華大學(xué)物理系本科、經(jīng)管學(xué)院博士,從事宏觀經(jīng)濟研究工作。是一位傳說中的“女學(xué)神”,用業(yè)余時間來寫作,2016年8月21日,在女排奪冠的同一天,郝景芳以《北京折疊》獲得了美國第74屆雨果獎,也成為亞洲首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