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樣的人才算得上勤勞、什么樣的人又是懶人嗎?你知道如何評判?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十分簡單的問題,并且認為有些幼稚!畢竟成天忙碌的人難道不是勤快人嗎?整天閑著啥也不做的人當然懶惰無疑咯,這些說法當然每錯,因為是普世的看法。
可就在最近,我在抖音上刷到一條短視頻,內容是:有的人看起來老實巴交,也很勤快,它們可以起早貪黑地干那些終日重復的活,但卻不愿意花點時間去學習新新知識,所以,這種人,其實才是真正“懶惰”的人,因為他們不肯學習和思考、不想進步。
這個說法似乎顛覆了我的認知——世人眼中終日忙碌的勤快人,竟然是“懶人”、反之,懶人成了“勤快人”!聽上去,好像有些不可思議,可仔細回想,我發現這條視頻內容確實道出了一些事實。比如,我就是這樣的人:一邊對現實懷有不滿,一邊又終日忙忙碌碌重復著一成不變的工作和生活模式,雖然腦海中總是有各種想法冒出,但卻遲遲不愿學習和改變,在看似勤奮(重復工作)的假象下,實則不過是掩飾自己的不肯踏出
舒適區、不愿學習和進步的思想上的“懶惰”事實。
畢竟要打破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是一件痛苦的事,這意味著一切不是不加思考只要重復操作即可,它要我們推倒現有的一切,然后花大量時間學習、思考,和現有的生活相比,有點“自討苦吃”的嫌疑。但是,在我看來,如果一個人不肯吃當下的苦,就一定會吃今后的苦,所以,為了讓自己不再只是停留在想一想、抱怨、間歇性的努力層面上,我必須做出改變,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勤快的人。
在嘗試了多種方法后,我發現,原來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竟是“閱讀”。聽上去,這個答案也有些難以理解,閱讀怎么能讓人變勤勞呢?下面是我的一點切身體會,與大家分享。
第一、閱讀教會我學習要積極主動。我算不上一個真正主動的人,比如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我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經常胡思亂想;工作中看著忙碌,實際不過是被動接受領導的安排,自己并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做點什么事;生活中,雖十分想念家人和朋友,卻也不肯主動聯系……一切的一切好像我都在被動的等待,可實際上,我不想繼續成為視頻內容中的人群一員,我想要主動做事,但大腦沒有動力,也許我已經習慣了被安排、被聯系的模式。
就在我很沮喪的時候,是閱讀帶我暢游于知識的海洋,這時,我才發現主動探索知識真是一件超享受的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到了久違的快樂,發自內心的滿足感。于是,后來再遇事,我不再逃避,而是主動去相關書籍中找尋答案,替自己排解焦慮。隨著時間的增加,每每閱讀一本書,都像與不同的人在接觸,聽取他們的意見,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一份獨特的見解,閱讀得多了,自己的想法就更加明了,這些都是在主動閱讀、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中學會的。
第二、閱讀教會我獨立思考能力。我的獨立思考能力不算好,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從小偏向記憶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也許與自己急躁的脾氣有關,遇事總想速戰速決,根本靜不下心來認真思考,長此以往,我的思考能力就不怎么好了。
但在當閱讀時,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如此專注、心情也這么平靜,好像平常那些讓自己心急火燎的事情都不是事了,而且,閱讀還教會了我不要為了獲得別人的好評,就假裝很努力,比如為了不被別人說不上進、于是跟風學速讀記憶,每天強迫自己學習,但實際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
如今,我知道,只有自己真正的喜歡某件事,才會有動機去做這件事,才能把它做好,于是我抽了點時間,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了一番:究竟是學習形式重要還是真正學有所獲重要?想明白這一點,我不再強迫自己每天擠時間像應付一樣把速讀記憶學習放任務完成,而是給每一次的學習制定學習目前、學習計劃、學習反思,正把每一次的學習機會利用好,做到高效學習。
不同的人對“勤勞”有不同的理解,雖并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我卻更想追求精神上的勤勞,因為它要求我主動積極的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而這種能力的獲得,閱讀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