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最忌諱完美主義,很多人的閱讀習慣是在學生時代養成的,學生時代,老師們會要求學生十分認真地讀書,每一個字都不能錯過,做到精益求精,將書中的所有細節都兼顧到,所以很多人成為了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在讀書時普遍習慣于逐字閱讀,他們在閱讀時也總是小心謹慎,生怕因為自己的一個疏忽就錯過什么重要的信息,所以,閱讀時,除了閱讀任務外,更多的是閱讀時的較大的心理壓力。這樣下去,完美主義者的閱讀方法會極大拖慢閱讀速度,畢竟一個字一個字地閱讀,眼界鋪不開不說,還不能從整體上去把握一本書的內容,導致自己被禁錮住想象的思維,也會影響閱讀的熱情。
為了提高閱讀速度、實現效率閱讀的目標,我們有必要糾正完美主義者的閱讀習慣,盡量在閱讀時做到“不求全、不求高、不求穩”,下面針對這三個要求,逐一做下說明吧。
閱讀時不要有“求全”的念頭
讀書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就好像看一部電影一樣。看電影時不可能像研究學術一樣,從頭到尾嚴肅地去看,電影中有很多情節都是鋪墊,有很多是瑣碎內容,精彩片段就只有那么幾段,在很多視頻平臺看電影,進度條上會標注出精彩的片段,想要快速了解這部電影,只看這些片段就可以了。讀書也是如此,書中有大量的內容是從一個或者幾個論點延伸出來的,這些內容需要看,卻不必過于細致地看,重點要把握的是核心內容。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意思是很多書的內容是有相似之處的,不同的書之間會相互借鑒,很多論點論據會相互引用。當我們書讀得足夠多,熟悉越來越多的文體,掌握越來越豐富的詞匯量,就會發現很多書幾乎可以猜出后續的內容。
閱讀不要有“求高”的念頭
閱讀是快樂的事,書中能夠體會到怎樣的思想,全看機緣,不可強求。總有一些人讀書,總想著體會“高大上”的內容。比如讀四大名著,總想在字里行間品味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事實上作者在寫作時,未必會有高大上的念頭。他們紙筆寫自心,一切的情感表達都是自然而然的,若刻意尋求所謂“深意”,就會把自己繞進去。
看電影時,看到高潮部分自然會心中歡喜,鼓掌叫好。聽音樂時,聽到觸及心靈之處,自然會心有所感,銘記于心。讀書同樣如此,不強求什么,只管隨性而讀。心思越純粹,越容易有所得。
閱讀不要有“求穩”的念頭
閱讀時要注意調整
閱讀的節奏,不能穩穩當當只用一種節奏,如果按照既定一個節奏去讀,很容易疲累。不斷調整節奏,有張有弛,專注力才能持久。
書中重要內容需要適當放緩速度,為了強化專注度,可以找一支筆,讀書時候將筆在下方虛劃著。筆劃到哪里,眼睛要跟到哪里。一旦發現比較有意思的句子,或者讓自己眼前一亮的內容,就在下方劃線。這樣既鍛煉了自己的專注度,也篩選出了書中最精華的部分。久而久之,即便不用筆引導,也能在讀書時迅速捕捉到重點。
書中不太重要的內容,可以選擇略讀、掃讀以及跳讀,依據內容的重要程度,選擇不同節奏的閱讀方式。無論是怎樣的節奏,主要目的只有一個,即把握住書中內容的主題。要做到讀完一本書后,準確地將書中主要內容概括出來。做到這一點,這本書才不算白讀。
當我們在閱讀時,做到以上三點,就不用再擔心閱讀速度是否跟得上、理解記憶了多少,閱讀效率自然會有所提升,擁有一顆
平常心,這樣的閱讀才是最快樂,也最有收獲的!
精英特速度的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郝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