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個朋友閑聊,說到讀書的事情。我是個讀閑書的人,并且是有閑才讀書的人,讀書并不是我的職業所以從來也沒有苛求自己。閑聊中我發現這個朋友對讀書有一種質疑,她認為讀書是老邁的征兆。我對此感觸很深,倒不是因此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其實人的衰老是必然的過程,然而與讀書有關系我卻有點不以為意。讀書,曾幾何時與年齡或者老邁成為一種對等了?
我們每個人都讀了很多的書,從牙牙學語開始父母就指望我們將來做個讀書人,買了不知道多少的故事書。這是一個傳統,即使是那時候我們還生活在鄉下,父母也不是高材生,但也沒有放棄對這個信念的追求。而后便是十多年的求學,讀書幾乎占據了我們的童年和青年時代。等到畢業的時候終于可以放下書本,那對于每一個孩子而言都是一種莫大的輕松。實際上讀了那么多年的書,并沒有讓我們愛上讀書,而是很可能越來越憎恨那些厚厚的書本。求學期間讀的書也不僅是教科書,還有很多的所謂“大書”——那時候瓊瑤和金庸風靡天下,盡管被嚴厲的老師列為禁書一般,我們還是偷偷摸摸地讀完了一本又一本。我讀過所有瓊瑤阿姨的書,有些讀了很多遍,幾乎可以完整地復述出來。課間休息的時候,可以對著那一長串的書名任同學“點播”,一一地講給他們聽。現在想起來,只有這種閱讀才真正讓人體會到讀書的快樂,至少對我們這些無心苦讀書的女孩子是這樣的。
工作以后又有了家庭和孩子,更多的事情要去面對,讀書也不可能成為生活的主要,不讀書對于工作和生活似乎并沒有什么影響。但偏偏還是不會丟了閱讀,這時候的讀書可能才真的是一種需要,一種選擇。尤其是忙完了一天的事情,睡前一刻的輕松之間,讀書成為一種愜意的選擇。棉質睡衣和床單、洗得變軟的薄被,大靠枕斜放枕頭上,抵著床頭,或半立或斜臥,是一天下來最放松的時刻。床頭從來都會放一摞書,常看的、新得的,這樣隨時拿來便讀,這是一種最安然最靜謚的時光,與其說是在讀書,倒不如說文字的意境在獨自漫步,享受時光的靜好。對于像我這種難入睡的人來說,看點散文隨筆較好,一旦看小說看到興頭上,欲罷不能,一夜無眠,大早上頂著兩黑眼圈捶足懊悔,但個中滋味其中樂趣只有自己明白。常聽人說的枕邊書便是這個意味吧。平常我還在電腦桌、隨身包包、車里副駕上放一本閑書,有點空子就翻兩頁,總比無聊地空想舒服。雖然讀書似乎并沒有什么收獲,像那厚厚的《白落梅全集》這樣書買了很多,零落地讀著未解深意,但也從來沒有丟掉。
讀書與老邁無關,讀書的人不會老,再不讀書恐怕才真就要老了。
來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