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書的類型有許多種,下面是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兩種:字典與百科全書。無論如何,對于其他類型的工具書,我們也還是有很多話要說的。
雖然這是事實,但可能很多人不了解,那就是在你能運用工具書之前,你自己已經(jīng)具備了很多知識:尤其是你必須有四種基本的知識。因此,工具書對矯正無知的功能是有限的,那并不能幫助文盲,也不能代替你思考。
要善用工具書,首先你必須有一些想法,不管是多模糊的想法,那就是你想要知道些什么?你的無知就像是被光圈圍繞著的黑暗,你一定要能將光線帶進黑暗之中才行。而除非光圈圍繞著黑暗,否則你是無法這么做的。換句話說,你一定要能對工具書問一個明智的問題,否則如果你只是仿徨迷失在無知的黑幕中,工具書也幫不上你的忙。
其次,你一定要知道在哪里找到你要找的答案,你要知道自己問的是哪一類的問題,而哪一類的工具書是回答這類問題的,沒有一本工具書能回答所有的問題,無論過去或現(xiàn)在,所有的工具書都是針對特定問題而來的,尤其是,事實上,在你能有效運用工具書之前,你必須要對主要類型的工具書有一個全盤的了解。
在工具書對你發(fā)揮功用之前,你還必須有第三種知識,你必須要知道這本書是怎么組織的。如果你不知道要如何使用這本工具書的特殊功能,那就無助于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該用哪種工具書。
因此,閱讀工具書跟閱讀其他的書籍一樣,也是有
閱讀的藝術(shù)的,此外,編輯工具書的技巧也有關(guān)系,作者或編者應(yīng)該知道讀者在找的是什么樣的資料,然后編排出讀者需要的內(nèi)容。不過,他可能沒辦法先預測到這一點,這也是為什么這個規(guī)則要你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先看序言與前言的原因。在閱讀工具書時也一樣,要看完編輯說明如何使用這本書之后,才開始閱讀內(nèi)容。
當然,工具書并不能回答所有的問題,你找不到任何一本工具書,能同時回答在托爾斯泰的《人類的生活)中,上帝對天使提出的三個問題:“人類的住所是什么?”、“人類缺乏的是什么?”、“人類何以為生?”你也沒法找到托爾斯泰另一個問題的答案。
他的另一個故事的篇名是:“一個人需要多大的空間?”這類問題可說是不勝枚舉,只有當你知道一本工具書能回答哪類問題,不能回答哪一類問題時,這本工具書對你才是有用的。
這個道理也適用于一般人所共同認同的事物。在工具書中你只能看到約定俗成的觀念,未獲得普遍支持的論點不會出現(xiàn)在這種書中,雖然有時候也會悄悄擠進一兩則驚人之論。
我們都同意,在工具書中可以找到人的生卒年份,以及類似的事實,我們也相信工具書能定義字或事物,以及描繪任何歷史事件,我們不同意的是,一些道德問題,有關(guān)人類未來的問題等等,這類問題卻無法在工具書中找到答案。
我們假定在我們生活的時代,物質(zhì)世界是有秩序的,因此所有東西都可以在工具書中找到。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因此,歷史性的工具書就很有趣,因為它能告訴我們,在人類可知的事物中,人們的觀點是如何變遷的。
要明智地運用工具書的第四個條件就是:你必須知道你想要找的是什么,在哪一種工具書中能找到這樣的東西。你也要知道如何在工具書中找到你要的資料,還要能確定該書的編者或作者知道哪個答案。
在你使用工具書之前,這些都是你應(yīng)該清楚知道的事,對一無所知的人來說,工具書可說是毫無用處,工具書并不是茫然無知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