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我告訴他小說與散文的特點。也有人希望我能夠說明散文究竟是什么東西。我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因為我實在講不出來。我并非故意在這里說假話,也不是過分謙虛。
怎么我會講不出“散文”的特點呢?其實說出來,理由也很簡單:我寫文章,因為有話要說。
我向雜志投稿,也從沒有一位編輯先考問我一遍,看我是否懂得文學。我說這一段話,并非跑野馬,開玩笑。我只想說明一件事情:一個人必須先有話要說,才想到寫文章;一個人要對人說話,他一定想把話說得動聽,說得好,讓人家相信他。每個人說話都有自己的方法和聲調(diào),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完全一樣。人是活的,所以文章的形式或者體裁并不能夠限制活人。我寫文章的時候,并沒有事先想到我這篇文章應當有什么樣的特點,我想的只是我要在文章里說些什么話,而且怎樣把那些話說得明白。
我這些話無非說明文章的體裁和形式都是次要的東西。主要的還是內(nèi)容。有人認為必須先弄清楚了“散文”的特點才可以動筆寫“散文”。我就不同意這種說法。
我從前在私塾里念書的時候,我的確學過作文。老師出題目要我寫文章。我或者想了一天寫不出來,或者寫出來不大通順,老師就叫我到他面前,告訴我文章應當怎樣寫,第一段寫什么,第二段寫什么……最后又怎樣結(jié)束。我當時并不明白,過了幾年倒恍然大悟了。老師在教我在題目上做文章。說來說去無非在題目的上下前后打轉(zhuǎn)。這就叫做“作文”。 那些時候不是我要寫文章,是老師要我寫,不寫或者寫不出就要挨罵甚至要給老師打手心。當時我的確寫過不少這樣的文章,里面一半是“什么論”、“什么說”。
我不僅學過怎樣寫“散文”,而且我從小就讀過不少的“散文”。老師平日講的少,而且講得簡單。他唯一的辦法是叫學生
多讀書,多背書。
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diào)子。但是當時也只能說是似懂非懂。可是我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腦子里面了。雖然我對其中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地研究過,但是這么多的具體的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議,它也是有條有理,順著我們的思路連下來的。
這樣一來,我就覺得寫文章比從前容易些了,只要我的確有話說。倘使我連先生出的題目都不懂,或者我實在無話可說,那又當別論。還有一點,我不說大家也想得到;我寫的那些作文全是壞文章,因為老師愛出大題目,而我又只懂得那么一點點東西,連知識也說不上,哪里還有資格談古論今!后來弄得老師也沒有辦法,只好批“清順”二字敷衍了事。
但是我仍然得感謝我那兩位強迫我硬背《古文觀止》的私塾老師。這兩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啟蒙先生。我后來寫了20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guān)系。自然我后來還讀過別的文章,可是并沒有機會把它們一一背熟,記在心里了。不過讀得多,即使記不住,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