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學貴有恒。
毛澤東青少年時期就養成了讀書用功、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長沙求學時他曾寫過一幅自勉聯:“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這幅對聯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對“積學貴有恒”方法的稱道。后來,他也曾教育廣大干部,“讀書貴在堅持,堅持數年,必有好處。”這也是對“讀書貴有恒”方法的肯定。
2、書要反復讀。
澤東提倡讀書要“三復四溫”。他對自己喜歡的書,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讀。《共產黨宣言》他就看了一百多遍。《紅樓夢》他至少讀過10種版本。《史記》、《資治通鑒》他通讀過數遍。其中不少精彩的文章他都能背誦如流。
3、廣收博覽。
讀書要廣收博覽也是毛澤東一貫提倡和踐行的。1957年10月,他曾給秘書林克寫信說:“要鉆到看書、看報、看刊物中去,廣收博覽,于你我都有益”。他自己讀書的范圍就很廣,馬列經典、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野史小說等,無所不讀。由此才形成了他淵博的知識、銳利的思想。
4、系統鉆研。
毛澤東讀書學習強調要系統研究,比如,他對社會主義革命就進行了系統研究。從空想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從政治體制到經濟體制,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從管理機制到分配制度,他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這就是系統閱讀、系統研究的結晶。如果我們讀書只是逮住什么看什么,隨意翻撿,撿到籃子里都是菜,最后結果只能是“爛席片”。
5、勤動筆墨。
勤動筆墨是毛澤東讀書的一大特點,也是極有價值的一種方法,他一生不動筆墨不讀書,但記筆記的方法很特別,他很少用筆記本,而是把自己讀書心得體會,讀到的精言妙句都批注到書本的字里行間。現在有人專門對他讀過的書籍進行整理,從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過的法國人泡爾生著的《倫理學原理》一本書中,毛澤東批注達12000多字。在《毛澤東哲學批注集》中,他留下了27604個字,這些批注,就是他讀書心得的真實記錄。
6、貴學思結合。
毛澤東讀書特別善于學思結合。尤其是在他讀歷史書時,不僅要反復閱讀書上的內容,同時還要研究當時的歷史背景,時代特征,作者生平,寫作動機等。他以自己特有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來品評事件人物,從中鑒取興亡之道,總結為政方略,悟出新的思想和觀念。由于他善于學思結合,故而能以特有的智慧在書海中自由翱翔。
7、不閉門求學。
常人讀書,關門苦讀,毛澤東讀書開門求學。1917年至1918年,他就先后與蕭子升、蔡和森等人利用節假日到長沙、寧鄉等幾縣“游學”,進行社會考察。1925年至1927年初,他又多次深入湖南農村進行調查研究。在以后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毛澤東一直把深入社會調查研究堅持始終。他從開門讀書求學中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8、學離不開問。
在讀書學習的問題上,毛澤東提倡要甘當小學生、學習孔夫子的每事問,并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他每次到農村調查,都是滿腔熱情,手寫口問。讀書看報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人請教。1952年毛澤東看了地質學家李四光關于石油地質的報告,其中有個“山字型”構造他不懂,一次會議上碰到李四光他就開門見山請教,讓李四光給他作個解釋。這種謙虛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9、善于“擠”和“鉆”。
一提讀書,有的人就總是說忙得沒有時間讀書。對此,毛澤東提出兩個辦法,一個是“擠”,一個是“鉆”。毛澤東一生在讀書學習上就是“擠”和“鉆”的踐行者。青年時期毛澤東晚上就常在路燈下看書,廁所里看書。解放后仍在飯前、飯后、節假日、路途間隙讀書。1975年,他的眼睛做了白內障手術,不能看書時,他就請人給他讀,視力稍有恢復,又每天堅持讀書十幾個小時,毛澤東還形象地稱這種精神為“釘子”精神。
10、學與誨結合。
毛澤東曾說“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他師范畢業就當教師,后來又辦農民夜校、自修大學,農民運動講習所等。在江西蘇區紅軍大學,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和中央黨校講課,乃至在各種會議和場合作演講作報告,毛澤東都能深入淺出,講得生動、活潑。進入中南海后,毛澤東還組織身邊的警衛人員學文化,真正做到了“誨人不倦”。
來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