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有趣的討論:數理化好的人邏輯思維好,而語文、英語等文科好的人形象思維好、邏輯思維差!大家對這個問題各抒己見,當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此引申出來的一些問題,諸如文科生比理科生笨、理科生更擅長邏輯思維、文科生邏輯思維差等等問題,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為什么大家會覺得文科生的邏輯思維更差?
在很多國人眼里,文科學習,只要
記憶力好、能將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背會就可以學好了。所以,在大家看來相對理科,學文科是不怎么費腦子的,而那些在高中分科時,選擇文科的學生也幾乎是理科很差、人笨的。
這種觀念似乎有些根深蒂固,以前的我便是受到這種觀念的驅使,在高中分科時,本身文科占優勢的我為了不被別人說自己笨,硬著頭皮讀了理科,可是幾年的理科生涯,很是折磨我!雖然感覺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可還是沒有取得優異的成績,考上好大學。以至于我對現在的生活和工作都感到不太滿意,所以一直處于深深地內疚之中:總想著,如果當初能再努力點會不會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但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加,我漸漸明白,其實我本身就適合文科,理科學習的好壞可能真與自己努力無關。
2、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分析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人會認為:學理科的人就是邏輯思維強大,人聰明,而文科生就是形象思維好、邏輯思維差,只會死記硬背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第一、很多人將男女性別之間存在的思維差異歸咎于是學文還是學理造成的不同。
這當然不準確。我們都知道男女有別,這里的區別主要是指思維方式的差別。通常情況下,比如男生更理性、客觀和冷靜,而女性則天生較為感性、感情用事。于是,很多文科生評價理科生邏輯思維好,是以理科男生為評價對象,同理,理科生評價文科生也是以文科女生為對象。在這種前提下,得出的結論其實是男女思維之間的差別,而不是文理科學生的差別。不信,你把評價對象換一下,假如,文科女生換成文科男生,理科男換成理科女,這時候,你檢驗一下自己的結論還符合文科生邏輯思維差,理科邏輯思維強的結論嗎?
第二、一些人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
因為人為的原因,將學生分為文科生和理科生,于是在這種前提下,就算文理科兩種背景的學生在一起討論問題,當出現一些不同的看法時,他們也會立刻聯想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差別,正是因為文理的差別。但實際上,得出這個結論毫無根據。試想,就算文科生、理科生各自內部之間也會存在這些差異啊,而且,如果沒有分科,學生之間的思維差異同樣存在的,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這些差異也是非常正常的,這時候,你還會覺得是因為文科生還是理科生的身份差異造成的嗎?
第三、對文科的認知不夠。
很多人認為文科學的就是詩歌、小說、歷史、地理這些知識,但其實,這些只是文科學習所涉獵的一部分,文科還包括法學、哲學、經濟學、邏輯學等領域,而這些學科的學習比理科學習更抽象(理科至少能做實驗、可以用儀器觀察和測量),因為它們講的都是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和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想要學好,更是需要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
3、舉例證明并非文科生就邏輯思維差
身邊的很多例子都能證明文科生并非邏輯思維差。比如,作家韓寒,他的數學極差,可他卻能寫出一些極富思辨色彩的文章;前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考大學時數學竟得了0分,但他還是被北京大學錄取,成為了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被人們成為“文學天才”……諸如此類的人還有很多,那你能說他們的邏輯思維很差嗎?可見,文科學習不利于邏輯思維的培養說法并不正確。
4、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關系
其實,總體來說人的思維有兩種,抽象思維(又稱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其中,邏輯思維是一種在左腦中進行,同時比較注重判斷、推理、概括、抽象等的思維形式;而形象思維則與邏輯思維截然不同,它主要以想象、聯想和重組等形式對頭腦中存儲的表象事物進行加工,這一思維活動發生在人的右腦中。
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像速讀與記憶一樣,都是相輔相成的。比如,愛因斯坦,既是科學家又擅長小提琴,思考問題還喜歡借助形象思維——他最著名的“相對論”就是愛因斯坦坐在椅子上突然想到的呢。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