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武漢疫情襲來,全國各地紛紛實施各項有效阻斷病毒傳播的途徑,其中,居家隔離,減少與人接觸成了必要措施,可在家都干些什么好呢?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認為居家閱讀是最值得推崇的方法,不謀而合,1月30日,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起倡議,呼吁全行業提供免費閱讀服務、傳播科學防護知識內容。
根據倡議,2月1日—29日,全國出版界快速組織各地相關專家編寫并及時上線一批防治疫病相關的數字讀物,各數字閱讀企業精選優質內容供全國用戶免費閱讀,加快上線并免費傳播相關專題的電子書和有聲讀物,目前已有數十家單位積極響應,多家單位也在陸續響應中。
2月1日,首都54家新聞出版單位聯合發起“+我一個”行動計劃,增加優質內容資源供給,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行動期間,多家新聞出版單位通過自有或社會網絡平臺免費提供多種精品圖書、音樂、網絡文學、有聲讀物等內容資源,包括科學防控知識科普讀本、社科、歷史、文學、音樂等作品。
《慶余年》《簡讀中國史》……在京東讀書APP上,一批付費暢銷書如今可以免費閱讀。從農歷大年初三到正月十五,京東圖書推出了多種免費活動,包括免費提供30天VIP權益,開放16萬冊電子書,覆蓋了付費暢銷書排名前100位中的40%以上。平臺的免費有聲專區則提供了《米小圈上學記》《影響孩子成長的100個故事》等優質有聲內容,適合
親子閱讀。
知識付費平臺也在行動。得到APP設立免費專區,提供677小時的知識節目;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文泉學堂知識庫免費開放,中醫百科全書微信小程序則免費開放了搜索、查詢等功能。
許多出版機構還聯合教育機構推出線上免費課程,覆蓋中小學生、大學生以及職場人士,包括少兒英語培訓類、少兒編程類、建工考試課程、醫藥考試課程等內容。比如山東教育出版社網絡聽書平臺“小荷聽書”,免費開放了中小學精品教學資源。
有聲讀物紛紛免費開放,聽眾可以在蜻蜓FM上聽“最美童謠”“最美古詩”音頻;在凱叔講故事APP上,1萬多個精品故事可供選擇;去聽APP開放文學、傳記、歷史類等千余部有聲書;喜馬拉雅兒童版APP會員全部免費……這些活動大多持續至農歷正月十五,充實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動遠程學習,查資料、讀期刊便捷高效
通過網站、移動服務端、微信找到想要閱讀的電子書,也可以線上瀏覽外文電子書、外語學習視頻來學習外語……國家圖書館雖然暫停了到館讀者服務和展覽、演出、講座等各項活動,但讀者依然可以遠程訪問國家圖書館,享受在線
閱讀的樂趣。
據悉,閉館期間,國圖公開課可以在線觀看,各個領域的專家以通俗而嚴謹的方式把知識傳遞給大家;從甲骨、敦煌遺書、善本古籍、金石拓片、輿圖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動動指尖就能全面生動地領略到中華民族的豐富文化。
湖南也推出了公共文旅數字資源,探索讓群眾足不出戶網上讀書、網上培訓等新途徑。春節期間,湖南圖書館各種電子圖書、有聲讀物供讀者免費使用,并牽頭省內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和科技單位,提供免費的聯合在線咨詢服務、公益講座視頻等。湖南省少兒圖書館、省文化館、省博物館等也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化文化服務。
“圖書館雖閉館,但我們的服務不打烊。”吉林省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線上有圖書、期刊、名師視頻、有聲讀物、移動博物館。還開有新型冠狀病毒知識全知道板塊和防疫公益課,讀者可通過該專題獲取到本次疫情的最新信息以及相關防疫措施,及時了解事態動向,加強自身的防護知識以及防范意識。同時,吉林省圖書館還在其微信公眾號首發“數字展廳”。
如何滿足人們的學習需求?國家圖書館開放了種類豐富、數量眾多的中文、外文資源庫以及館藏特色資源庫服務,讀者酈晨說:“雖然閉館了,這些資源給我們查資料、寫論文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中國農業出版社于2月1日—29日免費開放“智匯三農”農業專業知識服務平臺中所有內容,涵蓋種植、水產養殖、農業經濟等專業類資源。該平臺擁有電子圖書1.2萬本,年鑒年報299種,知識條目200萬條,百科問答10萬條,圖片13萬張。1月29日,維普網也免費向讀者開放了學術論文的下載權限。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