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學了這么久的快速閱讀到底有啥用?我還要不要繼續
堅持速讀訓練呢?就在這思來想去,猶豫不決的日子里,我順便讀了余華的小說《活著》,沒想到,兩百來頁的小說,不到半天我就看完了,如此一來,我似乎對速讀訓練又滿懷希望了。
閱讀后的一些感想
先說說《活著》這部作品的大概內容:小說不長,內容也不復雜,人物關系還十分簡單,整本書其實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叫福貴的普通小人物穿越了中國五十年歷史的生活故事,故事采取主人公福貴自敘的方式,娓娓向一位故事搜集者講述自己從最初國民黨時期那段富貴生活到家道敗落,親人接二連三離去、最后只能與一頭牛一起度過晚年的經歷,即使如此,他也沒有放棄生活,反而是在困境中學會了求生,我暫且把它稱為“福貴的回憶錄”吧。
事實上,這本小說最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它的名氣,也不是各種評價,而是正文開篇那樸素地、類似鄰家哥哥給你聊天一般的語句:“我比現在年輕十歲的時候,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哪一年的整個夏天,我如同一直亂飛的麻雀,游蕩在知了和陽光充斥著的農村……”,多么質樸的語句,多么熟悉的鄉村風光,多么有趣的生活瑣事,這些文字在我的腦海中匯集成了一幕幕影片,活靈活現的。
我的注意力瞬間被這接地氣的生活場景吸引住了,整整一個上午,我都沒有做別的事,一直沉浸在書本里,就像是看一部電影,首先出場的是故事的主人公-福貴,他在耕田,老牛疲憊不堪,老人開始開導它:“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頭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老牛似乎聽懂了老人的話,又開始拉犁往前走了,老人高興的唱起歌來,可沒多久,老牛又放慢了腳步,老人便吆喝起來:“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作者感到十分好奇,以為老牛有這么多名字,便于老人搭訕,才知道原委,而這也拉開了老人的話匣子,開始講述自己這幾十年的生活……
說實話,讀到這些文字,我的腦海中浮現出福貴的樣子來,既陌生又熟悉,但當我聽到他講述自己曾經家里很富裕,自己的日子過得有多好,然后漸漸染上賭博,敗光了家產的時候,我有些驚訝,或許是福貴太痛恨自己那些年的所作所為,所有的文字描述出來的自己,讓我感到他太討厭了。
可后來,家道中落,那個曾經穿著綢緞、浪蕩于各大賭場、妓院的少爺,如今也不得不下地干活,與妻子分開,住進茅草屋,還要年邁的母親幫著干活,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對福貴這位過去的少爺又有點同情了。
可能小說就是這樣,一波幾折的故事情節,人物多舛的命運時刻令讀者牽掛著,要不,怎么能提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呢?
關于閱讀小說后一些感受,我差不多就這么多,接下來我想說的其實是一些閱讀技巧,這些閱讀技巧可以說是在速讀記憶訓練中學到的,我親自實踐后,感到非常有用。
快速閱讀技巧的成功運用
按照以往的閱讀習慣,拿到一本書,我通常是從第一頁開始,逐字逐句閱讀,生怕錯過什么,而學習了快速閱讀理論后,我認識到傳統閱讀的弊端,決心要在今后的閱讀中逐漸改掉那些不良閱讀習慣,于是這次讀《活著》的時候,我就換了閱讀方法,拿到書,先看目錄,按照《如何閱讀一本書》的
閱讀規則,我知道這部小說的大概內容就在自序和評論摘要里面了,于是快速閱讀了這兩個部分,基本明了了這是一部什么樣的小說,講述的大概是什么背景下的事兒,同時也勾起了我的閱讀欲望。
在正文閱讀中,我決定第給自己設置幾個閱讀目標:
1.快速閱讀全文,不要回讀、反復閱讀、糾纏生字等,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地方,直接
跳讀,盡量達到一氣呵成的閱讀體驗。
2.弄清小說人物關系。
3.弄清小說的寫作背景,即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什么大的歷史環境下的。
可以說,這是很簡單的幾個閱讀目標了,但我覺得足夠了,因為閱讀目標太多,你可能最后一個都是實現不了。
帶著簡單的閱讀目標,輕松上陣,閱讀成了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并不刻意追求閱讀速度,遇到喜歡的部分,放慢閱讀速讀,精讀一番,對于那些自己覺得不太感興趣的部分,快速閱讀即可。所以你現在問我小說中提到的一些具體的時間、地名啥的,我都記不住。
但這并沒關系,一本200來頁的書籍,在強烈的“閱讀興趣+閱讀技巧+閱讀目標”下,半天時間成功搞定,盡管在閱讀過程中我沒有刻意運用快速閱讀技巧,加快閱讀速度,可結果證明,平常那些枯燥乏味的速讀訓練起了作用,它們已經潛移默化的在影響著我的閱讀方法和思維模式了。
可以說,這次無意閱讀《活著》給了我意外驚喜:
快速閱讀方法已經潛移默化在影響我的閱讀行為了,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不僅提升了閱讀速度,還節約閱讀時間,讓閱讀真正實現效率閱讀,如果您也想獲得我的閱讀體驗,建議您學習快速閱讀,當然借助專業的速讀記憶訓練工具,收獲會更大。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
作者: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