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直想讀卻沒空讀的文學著作?本人推出代(你)讀(書)業務,按頁數收費,每頁1元錢。本人的閱讀速度是平均一天100頁。你的收獲將是一篇半個小時就能看完的讀書筆記,幫你把一本書的故事梗概、中心思想,以及精彩段落提煉出來。另:讀書筆記的版權仍歸本人所有。”
以上這段話是微信公眾號“代讀”的介紹。代人讀書,自媒體時代的一件新鮮事。如何代?如何讀?讀書能否代替?……昨日,記者采訪了這件新鮮事的始作俑者——文藝青年史密斯,同時也邀請到深圳文化界、讀書界人士談談“代讀”這件事。
緣起 靈感源于啃讀名著
“為啥要代人讀書?”今年36歲的史密斯倒是很坦誠,沒有扯到一些高大上的理由。他說:“主要是閑極無聊,靜極思動。去年8月我從原來做了12年的單位辭職,至今正好一年。這一年里我在老家農村待了四個月,大多是在看書,大量地看書,多到有時候我甚至忘記自己讀過這本書,比如我剛剛看過的奈保爾的《大河灣》,因此強迫自己寫讀書筆記。后來硬著頭皮讀完紀德的《偽幣制造者》,這本書我曾經讀了兩次都沒讀下去,第三次終于讀完,并且記錄了詳細的心得體會!
啃完難讀的《偽幣制造者》,史密斯突發奇想:會不會有人在閱讀中遭遇他一樣的障礙,因而錯過了一本好書?“正好我自己在世界名著方面也很需要補課,我覺得有必要把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讀的好書,從塵埃里翻檢出來。你沒有時間讀,我代你讀好了,一舉兩得,反正我大把的空閑時間。”史密斯把此事比喻成“靈感”。
“代讀”一事,史密斯越想越靠譜。他說:“于是開了這個名為‘代讀’的微信公眾號!x’其實也是噱頭的意味居多,初衷根本沒指望真有生意上門,真靠著它養活自己。大概閱讀還是比較寂寞的事情,天天宅在家里,除了打電話叫外賣幾乎沒有說話的機會,所以,我心底大概是期望通過‘代讀’與人交流,尋覓知音吧!
雖然史密斯自嘲說“代讀”是一噱頭,但很多人卻當真了。這里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剛開始的時候,真有人來咨詢我的項目,令我啼笑皆非。有好朋友要我代讀靈性書籍,我以收費標準提高一倍將其拒之門外;有人咨詢我能否閱讀英文材料,可惜我的外語水平看英文片都離不開中文字幕;還有人開玩笑,問我是否代讀文件材料,被我不客氣地拒絕了。還有朋友好心建議,為了擴大業務范圍,應該任勞任怨,幫人閱讀工具書。為了以正視聽,趕緊把最早功能介紹里的“沒空讀的書”精確成“沒空讀的文學著作”。
史密斯只好代自己讀,“我代自己讀的《海上花》,是我自己最心愛的一個系列,也最持之以恒,至今已經寫了七篇讀書筆記,可惜也是點擊率最低的一個系列。不過也有令我感動的事兒。身邊一個最不文青的朋友——他是旅行社的老板,平日聚會從來對文學沒有討論的興趣,他看了我的《海上花》讀書筆記,竟然萌生了看侯孝賢電影《海上花》、讀張愛玲譯注版《海上花開》《海上花落》的念頭,算是對我的‘代讀’的最大肯定!
運營一個月下來,史密斯覺得“代讀”最受益的還是自己,因為這件事催人勤奮!拔⑿殴娞栆惶熘荒馨l一篇文章,看似簡單,真要持之以恒的話,還是一個巨大的消耗,我的讀書筆記的儲存量出現虧空,只好寄希望于自己以后能夠更勤奮一點!
眾議 閱讀不僅僅是“知道”
代人讀書,是否靠譜?讀書能否讓人代替?都市人確實沒時間讀書、靜不下心來讀書怎么辦?記者懷著這些問題,進一步采訪深圳深圳文化界、讀書界相關人士。
魏小河是深圳很活躍的90后閱讀推廣人,他基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不止讀書”經常發起小型讀書會。他說,我也寫書評、讀書隨筆,但是個人經驗的整理,如果有人讀到我的文章去找原書來看,當然很好,這是他寫作的附加值!暗也粫龃x這件事,因為我本身不喜歡被規定讀什么書或不讀什么書。”
深圳讀書會創始人汪洋也覺得找人代讀這件事不太靠譜。他說,文字給予大家充分的想象空間,特別是中國的漢字,由象形文字轉換過來的。不自己去讀,很難想象能吸收到營養。至于很多年輕人說沒有時間閱讀,這都是一個借口,“我們確實忙得沒時間讀書,但我們有時間看電影,娛樂,為什么?因為這些都不需要思考,只要享受就好了。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深圳兒童文學作家陳詩哥則說,有人代讀當然是好事,這是一種引領、交流和切磋,但不能說看了那篇評介文章,就等于讀了書一遍,你只是知道有這本書,講了些什么內容而已,那種真切深刻的體驗則沒有。親子閱讀也是這樣,書中有大量精彩細節,需要孩子經常停下來回味,書中也有大量精彩插圖,與文字形成互補。閱讀終究是一種慢閱讀,促進人們精神增長、修養形成,而非僅僅知道而已。
來源:深圳特區報 記者 鐘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