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可以按由低到高分為五個階段:萌芽、初級、解碼、流暢、專家。其中最高級別的專家閱讀,需要閱讀者具備“思辨”能力。
中國的孩子從小被教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所以讀書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讀書”和“閱讀”有什么差別呢?
以前的閱讀主要是紙面上的,而現在也包括電子信息的閱讀。人們常以為,只要認得字就可以閱讀,其實不是這么回事。《普魯斯特與烏賊魚》一書說人不是天生就會閱讀的,閱讀是后天發展起來的能力。人的頭腦里沒有專事閱讀的基因,需要借助一些已有的功能來發展出閱讀的能力。比如,人一生下來能夠辨別物體的大小、距離,人能夠學說話,而閱讀是綜合了這些天生能力的結果。
人類用了兩千年才發展出
閱讀能力,一個孩子要兩千天來發展這個能力。閱讀能力不是說發展就發展的,需要由低到高經歷:萌芽、初級、解碼、流暢、專家這五個階段,前兩個階段主要是說小孩子念的一些啟蒙讀本。到了解碼級,就是比較正規的閱讀了。我們現在考的主要跟解碼級有關。
解碼是什么呢?我們讀一篇文章,文字是編碼,要解碼就是要讀得“懂”。但是文章不只是碼,閱讀也不只是解碼。所以到了流暢級,考察的是對文字之外意思的領會和解釋,比如說明喻、暗喻,這就是流暢閱讀需要的能力。更進一步,專家級是看你有沒有批判思維能力。
比如說“現在是冬天,樹葉掉了,氧氣減少,有人說你需要一個氧氣枕頭。”這句話,解碼、流暢都沒有問題,但是仔細一想不對。因為北半球是冬天的時候,南半球是夏天。而且,地球上的大部分氧氣并不來自樹木的光合作用,而是來自海洋。地球近赤道的地方并沒有冬夏變化等等。有很多的理由加在一起,最終你就會發現,一開始給你解碼的那個文本是有問題的,是虛假信息。這個例子算是可以用經驗和科學來識別的,但有些判斷是沒法用經驗識別的,如用意識形態對歷史發展的解釋。所以更加需要批判思維。
解碼、流暢的閱讀都是技能性的,只有專家級閱讀是思考性的。
我們常常會通過文本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讀莎士比亞的《凱撒大帝》,你先能夠解碼,讀懂這個文本,就很不錯了。那么流暢級是什么樣的呢?比如你讀這部劇,覺得這部劇可謂是莎士比亞所有劇中最理性的一部,給一些理由;然后你也可以找到一些非理性的東西,給一些理由;最后你把這些理性的東西和非理性的東西放在一起,讀出了文學的“曖昧”和人性的“復雜性”。把這個讀出來,就是不錯的流暢閱讀了。
接下來呢?就是我們為什么要讀這部劇,可以從這個劇讀出什么與我們今天有關的東西?我們讀這部劇,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么意義?這就是專家級了。
布魯塔斯把凱撒殺死了,但是布魯塔斯并沒有得到政權,因為他被復仇的安東尼奧殺死了,最后得到權力的是什么力也沒出的屋大維。我們把它放到現世政治中,會發現不少政治的“謀殺”都是這個規律,人算不如天算。比如蘇聯,赫魯曉夫把斯大林拉下神壇,但赫魯曉夫并沒有成為真正的贏家,因為他犯下了背叛的罪行。而下面恢復秩序的是勃列日涅夫。
你如果把戲和現實聯系到一起,就是超過
流暢閱讀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