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上熱傳一篇文章《請告訴孩子,成為像鐘南山那樣的人,是讀書的終極目的》。
文章說:
很多學生問過我,讀書的目的是什么?我給過很多答案。
比如:是為了對內激發自己的無限可能,對外探索世界的無限可能。這是針對理科較好的學生。
比如:每個人的世界,應該是沙漠里炙熱的風,火山口藍色的焰,是雨林深處的靜謐和雪山之巔的蒼遠。這是告訴想學文的學生。
比如:讀書是為了在別人的世界里,尋找自己。這是答復對哲學感興趣的學生。
如果現在學生問我,讀書的目的是什么?我會告訴他們:成為像鐘南山那樣的人,是讀書的終極目的!
這篇文章讓我想了很多,從事教育,究竟為何?如果說教書育人、勸人向善,那宏大的道理如何更好的落到人們心中,被人們所接受,身邊的典型,先進的事例,不是更有說服力?
如鐘南山,只要祖國需要他,就會義不容辭、伸出臂膀,以耄耋之年、孱弱身軀,挺起民族的脊梁?渴裁,責任擔當和價值自信。
只有一個有用的人,為人所需要的人,敢于承擔,不畏恐懼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也才是讀書的目的。
好如文章結尾所說:
讀書從來都是有目的的。
往大里說,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往小里說,是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讀書,不是為了成為網紅明星,不是為了成為富豪權貴,而是為了成為像鐘南山那樣的人。這是疫情面前,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的。
少年強則中國強,把孩子培養成鐘南山那樣的人,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那么該如何從小對孩子進行培養呢?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結了以下這些方法:
父母以身作則,養成讀書的習慣
很多父母成天抱著手機電腦玩,還想要孩子有一個很好的
閱讀習慣,這可能嗎?答案顯而易見。作為父母當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堅持讀書,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讓孩子言傳身教,知道讀書是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的事情。父母的影響比用嘴巴來教育更有意義,而且非常行之有效。
父母要耐心堅持,不輕易放棄
和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要做到真正的親子悅讀,不用去管別人是多早開始給寶寶讀書的,也不用去管別人的寶寶讀書的時候有多么乖,更不用在乎別人的孩子是什么時候獨立閱讀的,她需要的只是你堅持一天一天陪她讀上一會兒而已,終有一天,你會從孩子的身心兩方面看到讀書的效果。
尋找正確的閱讀方式
安靜的聆聽、熱烈的討論、
積極的思考……不同的閱讀方式,不僅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起到充分鍛煉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的作用。
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應該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父母可通過鼓勵、期望、獎懲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職責,培養責任心,同時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應該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要讓孩子在家庭崗位上感受責任的分量,比如倒一次垃圾、洗一塊手帕都應給予表揚鼓勵,失責時應給予批評和懲罰,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強化對他人和周圍環境的責任心。
引導孩子培養同情心學會幫助弱者
一定要引導孩子培養同情心,不僅會同情自己的親朋好友,還要同情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您可以讓孩子試著想象一下,如果他是初來乍到的新同學,他會有什么感覺,這樣可以讓他學會為別人著想。您還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些更具普遍性的問題,比如:你可以為那些連肚子都填不飽的孩子做點什么?你可以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做些什么,等等問題。
教孩子學會感恩
研究表明,敢于表達感激之情的人更加快樂,也更加健康。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表達感恩,不要因為靦腆而羞于表達感謝之情。您可以從小事上培養孩子,比如引導孩子給媽媽愛的抱抱,以感謝媽媽的美味飯菜,提醒孩子對別人的幫忙說聲“謝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