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的觀念里,始終還是認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執(zhí)著,總覺得大多事物的對錯總要自己去經(jīng)歷過,才能真正辨識。所以雖然自認為在速讀方面略有成效,也不會輕易去指教身邊的人。
直看到5月22日的甘肅馬拉松事件相關(guān)報道中,有個幸存者說起:“上山的時候,感覺自己體力不支,于是原路折返了”。看似徒勞無功的一次折返,卻成就了她以后可以獲取更多次到達終點的幸運。突然間,局外人身份的自己感悟頗深,總覺得這樣的“折返”,應該也適用于閱讀之路上。而我曾經(jīng),在閱讀到速讀的改變中,也有這樣一次類似的折返,所以有了這一篇淺談速讀的文章。
速讀之于許多慢性子的人來說,是
囫圇吞棗般跳躍式的自欺欺人,他們總覺得任何讀物總要一字一句由嘴過腦再過心,才能變成自己可理解的知識。如處于只有自己的角落,這樣的人大多喜歡在閱讀的時候大聲朗讀,若處于不方便開口的地方,他們也忘不了默讀的習慣,仿佛到了不宣之于口,便不知其意的地步。這種閱讀習慣對我們90年代以前的人來說,可謂是根深蒂固,我們從小學到高中的早自習,可不就是為了把這種閱讀習慣發(fā)揚光大嗎?
曾經(jīng)的我,也執(zhí)著地信任這種閱讀方式是我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
隨著進入大學,參加工作,我開始慢慢發(fā)現(xiàn)于彼時的自己,逐字逐句宣之于口的閱讀方法已并不適用。因為從事的工作跟圖書關(guān)系匪淺,閱讀也是日常免不了的工作,而同一本書籍,我只能讀100頁左右的一周時間,同事能夠把完整的500頁全部讀完。剛開始我也自負地以為她追求的只是速度之快,真正說服我的是她那份詳盡又有邏輯的拆書思維導圖,以及自信側(cè)露的侃侃而談。
我開始明白,我的閱讀之路可能走岔了。
于是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回頭。原路折返,回到自己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忘記要大聲朗讀的事實,并且有意識地
克服默讀的習慣。這個過程很難熬,因為管住嘴巴不要大聲朗讀相對容易,而默讀這個習慣總是無意識地打破禁忌。便是為了克服默讀,我最后連聽輕音樂這種一心二用的方法都用上了,所幸的是雖然閱讀效率減半,于默讀這一項是基本回到了原點。
回頭的第二件事,便是借助了速讀訓練軟件,也是同事推薦的精英特速讀速記軟件,這恰好解決了我
閱讀效率低的問題,把記憶也就是吸收知識當作閱讀的目的。雖不是過目不忘,卻總能記住讀過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而其中的α波記憶背景音樂,免去了我尋找輕音樂的糾結(jié),同時能夠讓精神更加集中,也算是對記憶閱讀內(nèi)容的一種輔助。
回頭的第三件事,便是抓住了適合自己的速讀方法,日復一日堅持練習。“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從來都不只是用來形容那些表演者的。任何一個平凡人呢,只要想在某個領(lǐng)域有所成就,長期堅持的練習必不可少,速讀也是這樣。
只是相對悶頭似地一往無前,遇錯而適時折返往往更難,也更難能可貴。希望在閱讀改變自己的大環(huán)境下,越來越多熱愛閱讀的人,能找到合適自己的速讀之法。畢竟N倍利用時間,驚艷自己的喜悅極少人能夠拒絕。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
作者: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