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通常只能夠在“熟人范圍”的圈子里,做到侃侃而談,一旦離開這個圈子,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就很難做到自如交談,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招數一:知道如何克服緊張說話的根源
許多人一站出來說話就會緊張,這是人之常情。研究表明,一個人對說話產生怯場緊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害怕說的沒有那么好;
2、對說話準備不是太充分;
3、擔心別人產生不好的反應;
4、早期有過負面的說話經歷;
5、沒有進入談話的角色。
所以,如果你不敢去表達自己,基本上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想要克服這個問題,就需要讓自己塑造一個新的“說話角色”,跟原先的自己區分開來。這個角色會說話,會表達,不太在乎自己表達時的表現,而要塑造好這個新角色,就要懂得積累成功的說話經驗。
說話之前準備充足,私底下嘗試培養表達慣性,平時經歷什么,回到家都要自言自語發表一遍自己的看法,讓自己習慣自己“多說話”的樣子,以此賦予新角色的特質。開口時自然信心飽滿,放大膽子與對方產生眼神交流。如果怕看著四目交投不自然,可以將視線轉移到對方鼻梁和眉目交匯的地方,那就不會有尷尬的對視。即使心里感到緊張,也要告訴自己放松。緊張時,說話可以稍微停頓,輕輕作一次深呼吸。切記
深呼吸動作不要太大,否則全世界都知道你很緊張。
招數二:表達之前,整理好你表達內容的邏輯框架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況的表達可以很隨意,但有些情況的表達就需要我們做到有條有理。所以在開始說話之前,先要構思好自己想要說話的主題、目的和架構。你是想表達自己的不滿,還是訴說自己工作的失落?不管說什么,從Why、How、What這三種思維開始設計,問自己為什么跟對方說話,最終目的又是什么。
開口之前,先對要表達的內容進行包裝,直話不一定要直說,多動腦筋,想一想哪種表達方式更易令人明白,將對話內容多加點包裝。若場合許可的話,說話之中不妨加入一些幽默元素,通常對方都會更容易接受。
招數三:用不同的方式提升你的表達效果
想要讓別人明白你的表達,你對說話內容就要進行組織整理。重要的事情先說,而且要慢慢地說,說完之后再說比較不重要的事情和細節。
如果怕自己腦筋轉得不夠快,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清單輔助,或者事先在心里打腹稿,思考一下接下來的聊天要說什么,怎么說。對于要表達復雜的事情時,最好可以運用一些圖表,或使用白板(或可以書寫的設備)邊說邊畫,有助講者和聽眾同步
整理思緒。說話時要有抑揚頓挫,說話速度,聲量和音調等等應適時進行調整,說話速度平均1分鐘說60至80字為佳,咬字要清晰。
招數四:對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說話方式
正所謂“人說人話,鬼說鬼話”,對不同人說話方式也會不同。例如對長者說話,速度放慢,語氣輕緩,讓他們感受到多點關心,自然更容易接受你說話的內容;對上司時,語氣要尊重,切忌挑戰頂撞;對下屬時,用友好的語氣,不要搬弄權威;對同輩,可以多開玩笑,多談論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對異性,就要尊重對方的空間距離,不要過分談及對方的隱私。平時多留意別人的說話,對于一些自然和實用的對答應用心記住,在適當的時候不妨應用出來。
招數五,懂得如何積累話題,拓展話題
怎么積累話題呢?平時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不管是國際大事還是花邊新聞,因為這些都是你與人溝通的最佳素材,如果是從事推銷行業的人士,更加要多收集不同方面的“常識”。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天你的客人原來是個球迷,若你能和他就足球明星的花邊新聞討論一番,那么他自然對你多了一份信任。
有了話題之后,還要懂得怎么去拓展話題。我們與人聊天,一定要懂得根據談話內容,針對性地延續話題,避免冷場。一般來說,拓展話題的方法有三種:向上歸類,向下歸類和橫向歸類。
所謂“向上歸類”,就是把話題歸類到更大的范疇當中。
如:
A:想要身體更健康,平常抽時間去跑跑步很有幫助的。
B:肯定啦,但是我不太喜歡跑步,我倒是非常喜歡打羽毛球。
A:那也不錯啊,反正能夠鍛煉到身體,做什么運動都可以。(這是一種向上概括歸類的回答)
向下歸類,就是將整體、抽象的概念,拆解成比較清晰的單位。
如:
A:我覺得啊,反正能夠鍛煉到身體,做什么運動都可以!
B:那你一般都會去做什么運動呢?(向下拆解話題,讓對方具體說明)
A:我平時比較喜歡打羽毛球,偶爾也會去游泳。
B:你還會游泳啊?你是去哪個游泳場呢?我找不到適合的!(繼續拆解游泳這個概念)
A:XXX花園上面的健身室,就有一個,價錢挺不錯的。
橫向歸類,就是討論同類或者相似關系的事物和元素。
如:
A:平常有空,我都是去做做運動,比如去游泳啊,挺好的。
B:你能夠堅持運動啊,我就不能了,平時下班都沒力氣做運動,只能打打游戲,或者看看書。(不拆解話題,只是橫向分享同級的話題)
運用這種方式拓展話題,從中發表自己的經驗和見解,分享自己的看法,那我們就可以根據不同的話題,源源不絕地跟別人一直聊天了。
招數六:懂得運用聊天的策略
當然,除了懂得拓展話題,聊天也要講求策略,策略運用得好,聊天就會自然而然;反之,就吞吞吐吐。想要更好地激發對方想與你聊天的欲望,就需要用到一些聊天策略。在懂得拓展話題的前提下,結合問與答的互動,跟別人聊天想要一直聊下去,有三個技能需要掌握:
1、正確用好話題;
2、適當提出問答;
3、偶爾發表意見;
三者結合起來,就是利用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然后在和對方問與答的互動之中,發表對事情的看法和見解。那什么話題作為切入點呢?首先,個人生活和工作情況,就是很好的著手點,適當關心一下對方近來的生活狀況,能起到引領話題的作用,然后聊天期間,大家要有問有答,不能是你一直問,像審問犯人一樣,也不能只是對方說,你沒有參與話題,分配好“問與答”的比例。
至于怎么“回答”,偶爾就需要發表意見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擴充對話深度,否則聊什么都隨便回答一句,一點信息量都沒有,這種對話都很無聊了。平時要注意搜集相關的資訊,是增加談資的好方法,而談資可以從:
經常閱讀書籍、增加生活閱歷、留意日常資訊這三個地方獲得。當然,笑話永遠都是消除冷場的最佳武器,平時應熟記2-3個幽默技巧,適當時候可以插在談話當中,調動起談話的氛圍。
按照上述這些技巧去練習,提升表達力,你自然就能夠成為別人口中的“談話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