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來越大,家長感嘆孩子不愛學習、閱讀習慣差,教育難!怎么說都聽不進去,學習沒有積極性,下面這些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教育心理技巧,或許能讓孩子愛上學習、愛上閱讀,讓家庭教育事半功倍,親子關系更加溫馨。
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教師期待效應”,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指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案例: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森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后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
啟示:如果老師、家長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就像孩子在快速閱讀訓練中遇到了困難,家長不要否定他,要多給他鼓勵,贊揚他之前取得的成績,孩子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南風效應告訴我們要順應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啟示: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引導孩子閱讀,在聽故事,讀故事等游戲中感受閱讀樂趣,讓孩子自覺愛上閱讀,意識到
快速閱讀的好處,從心底想要學習快速閱讀。
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或稱霍索恩效應,20世紀20-30年代,頓•梅奧教授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系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案例:霍桑工廠是一個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后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余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啟示: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比如為什么要我學習快速閱讀,每天閱讀有什么作用,我可不可以不要參加快速閱讀學習啊……這時候父母要盡量擠出時間與孩子談心,并且在談的過程中,耐心引導孩子盡情地說出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困惑和不滿。孩子在“說”過之后,會有一種發泄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松、舒暢。如此,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就會更加自信!
標簽效應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于貼上標簽后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簽效應”。
啟示:別老說孩子“笨蛋”,這一心理規律在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笨蛋”、“豬頭”、“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這么簡單的快速閱讀都學不會”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
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坎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啟示:在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例如,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可以是你這周內把快速閱讀練到9級,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后逐漸提高要求,比如減少音讀、指讀、回讀等
不良閱讀習慣,從而使孩子樂于無休止地積極奮發向上。
如果家長懂得以上這些教育心理學效應,或許就會明白孩子不想學習,不愛閱讀的原因,也不再責怪他懶、笨,不上進,學習效率低下,閱讀習慣差了,和諧的親子關系,良好的家庭教育從學習教育心理技巧開始。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