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做到持續性地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終身學習,也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堅持學習。它是一種生活和學習的態度,更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的學習習慣。
首先,終身學習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學習效率和能力。
學習就像滾雪球一樣,新知識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我們所學越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就會越多。新舊知識的聯系不斷增多后,我們的學習效率和能力,也就會逐漸變強。
其次,終身學習可以提升我們各方面的競爭力。
長時間的不學習新東西,你很可能一下子就被擁有新想法的人給超越了。所以,多閱讀、多拓展眼界,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知識和思維的高度,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競爭力。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智力并非一成不變,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大腦中的神經連接提升智力水平。人在出生時,大約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被稱作神經元,連接神經元的是突觸,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信號,這些突觸之間會形成神經回路/連接。這些連接的數量,決定了一個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重要的是:這些神經連接會持續變換,即便到了六十歲,它仍在發展。所以只要我們活到老學到老,就可以不斷改變大腦,提升智力水平!
二、如何才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1、要培養自己的成長心態
《終身成長》一書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分為成長型和固定型:固定心態的人認為我們的智力水平在出生時就定型了,很難通過后天改變,遭遇失敗的時候他們也會自我懷疑;而成長心態的人相信自己的智力可以通過后天改變,所以他們愿意更
主動地學習,面對失敗的時候也會重新調整心態,嘗試不同的策略。
比如對于閱讀能力差的人來說,固定心態的人會覺得自己的閱讀能力就這樣了,沒辦法改變、提升了,從而自暴自棄;但成長心態的人卻會主動地去尋找方法練習,比如學習“精英特快速閱讀的技能”,從而讓自己的閱讀能力得到鍛煉提升。
2、要像專家一樣刻意練習
專家不是天生的,《刻意練習》一書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指出,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平均要在那個領域投入一萬小時,或者十年的練習時間,而其中的佼佼者,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刻意練習”上。也就是說專家級的表現,是來自于高質量的刻意練習,而不是遺傳因素。
刻意練習不是簡單地反復做一件事,它是以目標為導向,有針對性的練習,不斷超越自己現有的水平;在練習的過程中,練習者要思考如何進步,不斷嘗試,才能積累大量心智模型經驗,知道如何應對復雜情況,一次比一次好;刻意練習能在老師或教練的指導下進行更好,他們可以提供準確的反饋,幫助學習者找到需要提高的環節。
3、提高閱讀效率和能力
閱讀作為終身學習的主要方式,那么提高閱讀能力就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閱讀學習效率低,會很直接的導致你“學不進去”“不想學”等的情緒,或“沒時間學”的狀態。
提高閱讀效率和能力,可以學習掌握如快速閱讀的技能。快速閱讀是一種自主的根據材料、需要、時間、精力和內外部環境,有目的和重點地進行閱讀的方法或習慣。一般通過如“精英特快速閱讀訓練”這樣的軟件訓練,掌握到兩千多字每分鐘的閱讀速度都是比較容易的。
當然,閱讀效率和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個積累的結果,也就是多讀。因為多讀可以完善你的識文基礎,比如詞匯、知識背景、閱讀技巧、良好的閱讀心態等,這些基礎能力的提高,會幫助你進一步提高閱讀效率。
4、擴展知識面,并運用知識,形成正循環
終身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習的時候,不能只盯著自己已經熟悉的領域,可以多去看一些其他領域,甚至是雜學的知識,這可以把自己思維的范圍往外擴大。世界上很多事情的道理確實是相通的,所以當透過閱讀別的領域的東西時,往往更能觸發我們在自己熟悉領域中的一些不同做法或是想法。很多人生上的進化就是由此展開的。
而且,學習后若能把吸收的理論知識拿回工作、生活中加以實證,則又可以進一步強化新思維,增加理論轉為實際可行的方法。
這樣若能變成一種習慣,將能讓自己的競爭力呈現一種正向的循環→閱讀得到的知識可以在工作生活中嘗試;而工作生活中得到的印證又能提升自己的
眼界和思維,從而進一步閱讀學習。反復循環下,自己才能不斷的變強、才能不斷的增加自己的思維能力、才能讓自己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
像我自己就看得很雜、小說、管理、心理、經濟、或是一些工具書都在看。常常一些工作上的新想法未必只是從管理書籍中觸發的,常反而是從理財、談判、心理學、或是經濟學中看到一個新概念后,發現其實稍微改改也可以落實在自己的工作上。所以看多、看雜、多學東西,怎么樣都不會讓自己吃虧的!
掌握速讀記憶,倍增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專業訓練提升“快速閱讀能力、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助你更好地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文/速讀G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