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學習、工作計劃時,安排做事順序很重要更會有講究,而且還有訣竅。說訣竅之前,必須先說說前提。前提是“必須明確把握真的喜歡和真的不喜歡的科目”,即不能籠統地感覺,“這些科目是自己喜歡的,這些科目好像是自己不喜歡的”。
我聽過一些學生說過,“只要是學習的都討厭”,但是沒有聽學生說過,“只要是學習的都喜歡”。說都討厭的或許有可能,說都喜歡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更進一步來說,大部分的學生都有喜好,而問題就出在這里。
因為即使有喜好,還有“對喜好有明確感覺的學生”和“對喜好只是曖昧感覺的學生”之分。特別是后者,心理上喜歡怎樣的學習,討厭什么樣的學習,其實內心根本沒有自覺的意識。也正是這樣的學生,很容易招致某一部分的失敗。這個失敗就是“學習計劃及安排的順序”。
在學習、工作上,順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學習、工作的進展和成績,80%是由順序來決定的”。
為什么順序會這么重要?極端來說,擅長安排做事順序的人和不擅長的人,在學習、工作的集中力和生產性上會完全不一樣。即使同一個為了完成同一些預定,如果做事順序的不同,最后能完成的學習量、工作量,包括時間上都會產生大差。所以,這個安排做事(學習、工作等)的訣竅絕對是有必要實行的。
比如早上或者上午,抑或開始學習、工作的階段,都是
集中力、反應力和能量最高的時候,先做這些事,趕快完成后,剩下的1天后半,或者做任務的后半再做相對讓心理變輕松的任務,達成率和完成度都會大大提高,甚至心理負擔也會大幅度減少。
這也有個說法,叫做“活力•精力管理”。讓個人與有限的精力能進行巧妙地分配,在減輕心理負擔的同時,提升做事的
效率。這就是“順序”的重要性。有了這個意識,長期下來和他人將拉開的距離,會讓自己驚訝到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