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全世界每年出版圖書50萬種;
80年代,增加到75萬種;
現在,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00萬種書籍問世……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類知識呈幾何級數遞增。置身于信息閱讀的三大挑戰:一是無限的讀物對有限的閱讀時間的挑戰;二是激增的知識信息對人們原有低效
閱讀能力的挑戰;三是大量新知識對人們傳統閱讀觀念及策略的挑戰。
那種蝸牛爬行般的閱讀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快速閱讀勢在必行。毋庸質疑,誰搶占了快速閱讀的先機,誰將成為未來競爭的優勝者。正如比爾·蓋茨所言:下一個世紀的大趨勢就是成人訓練,若能搭上這班車,就能走出美好的未來,若是只站在月臺上,看著這列車開走,過一會兒就會被資訊淹沒而不知道身在何方了。
快速閱讀的實驗研究和推廣應用,在西方發達地區和日本等亞洲國家早已被列入日程。
在美國,許多高等院校都設有快速閱讀課程,許多中小學校都把快速閱讀列入教學計劃。快速閱讀這一概念在美國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并已具備了相當的學術地位。
在日本,快速閱讀已經形成潮流。關于速讀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已經很普及,許多快速閱讀研究專家都著述立說,眾多知名學校都設立了快速閱讀記憶課程。
據我國抽樣調查發現:為學好功課,一個初中生,三學年需要看420萬字的教科書和300萬字到4200萬字的課外書籍;一個高中生,三學年需要看780萬字的教科書和600萬字到9000萬字的課外讀物;一個大學生,四學年需要看2000萬字的教科書和5000萬字到12000萬字的課外讀物;一個碩士生、博士生需要看的教科書和課外讀物就更多了。
據全美閱讀課程評價學會主席林恩·布德羅斯博士介紹:一名留美的中國博士必須每天看數十萬、上百萬字的資料,才能跟上斯坦福大學的學習節奏;為完成博士論文,引用和參考過的文獻資料差不多可以裝滿波士頓的一個社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