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蘇士澍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一份“關于制定實施國家全民閱讀戰略的建議”,建議將我國的全民閱讀節定為中華民族文化巨人孔子的誕辰日9月28日。將孔子誕辰日確定為“全國閱讀節”。(3月11日城市晚報訊)
讀書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興旺與發達,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與未來。為了在全社會形成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政協委員的這份提議真可謂是用心良苦。面對當今物欲橫流、極其浮躁的社會風氣,各種干擾太多,如何讓自己的內心歸于平靜,沉下心來認真閱讀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當全民閱讀成為了一種社會常態,那么浮華的世風必將得到轉變,國民素質也會得到很大提升。
有一項調查表明,國民人均閱讀圖書為4.35本,這樣的閱讀量很難讓人高興起來,不妨與周邊國家以及法國、以色列國民年閱讀量的數據做一對比:日本40本、韓國11本、法國20本、以色列60本。再就是來自網上的一項相關國家每年人均購書量的數據:以色列64本、俄羅斯55本、美國50本,而中國平均每人每年購書不足5本。以上這些數據從客觀上反應了各國公民對知識的渴求度,也確實讓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感到汗顏。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國民在閱讀和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因應酬和工作原因缺少閱讀時間;受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不注意培養良好的生活情趣等等。產生這些現象,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全社會還未形成全民閱讀的氛圍;二是對讀書的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對提升個人思想覺悟、知識涵養的熱情不高。
推進全民閱讀,首先還是民眾自己的事。因為閱讀帶來的好處,不為別的,還是為了自己,一個想通過閱讀給自己帶來提高的人,必須要排除干擾,沉下心來,才能找回閱讀的真諦,盡享閱讀的樂趣。這對豐富知識、開拓眼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豐富自己的審美感知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只有當國民從思想上得到根本轉變,全社會形成熱衷于讀書的良好風氣,那么國家文化復興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