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位置:首頁 >> 業界縱橫 >> 為什么語文課讓學生喪失了讀書興趣?
為什么語文課讓學生喪失了讀書興趣?
近年來,語文學科備受重視,可為什么在這種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孩子卻對語文課堂、對讀書這件事提不起興趣呢?是語文太難,還是孩子們對閱讀不感興趣,沒有掌握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和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下面,小編借著名教育專家溫儒敏《如何提升青少年名著閱讀的興趣》一文,給大家歸納原因及解決方法:
一、原因分析:
1、應試教育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學的目標主要以學生分數為主,所以,難免語文課堂上,老師的閱讀教學會表現得功利一些,比如,擔心考試,怕有什么遺漏,就會把所有課講成精讀,細嚼慢咽。如此一來,學生就沒有自己閱讀延伸的空間了,而且精讀課全都是差不多的面孔,都是為了應試,怎么還會有讀書的興趣?
2、語文教學
除了應試教育外,學生不愛讀書,還與語文老師們的教學方式有關:
一味的精讀扼殺學生讀書興趣,學校讀書方法教得太少
現在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在讀書方法的引導上,做得很不夠。很多語文課幾乎全都是精讀精講,什么寫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題思想、生詞修辭,等等,扣得很細,就如同手術解剖。老這樣,學生會膩味。課改之后雖然又增加了許多課堂討論,很熱鬧,但讀書興趣還是起不來,閱讀能力和口味也不見得提高。
所以我主張語文教學改革要重視精讀與泛讀(略讀)結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課外閱讀,把課堂教學引申到課外,和學生們語文生活聯系起來,F在有些語文老師不一定了解學生們的語文生活,你講你的,下課后學生開個玩笑就給你顛覆了。
二、解決之道:
1、要讓中小學生學會“連滾帶爬”地讀
讓中小學生“海量閱讀”,學會“連滾帶爬”地讀。不要每一本書都那么摳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讀,要容許有相當部分的書是“連滾帶爬”地讀的,否則就很難有閱讀面,也很難培養起閱讀興趣來。
這里“連滾帶爬”地讀,包括瀏覽、快讀、猜讀、跳讀,學生可以無師自通,但有老師指導一下,甚至納入教學,就事半功倍了。這可能是激發閱讀興趣的好辦法。回憶一下,小時候我們讀書,很多情況下都是“連滾帶爬”、老師不怎么管,但我們自己也讀得不錯。
比如,小學四五年級讀《西游記》,很多字都不認識,按照現代的語文教學的要求,不認識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幾行就查字典,大概也就讀不下去、趣味索然了。
所以那時的讀法就是跳著讀,猜著讀,大致能懂就一氣呵成讀下去。小孩子嘛,看到寫風景的跳過去,看到詩詞也不去管,遇到寫妖怪的就多看兩眼,很快讀完一本,就有信心了。
后來又讀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包龍圖什么的,閱讀面就上去了,讀書的興趣也有了。對學生來說,課外閱讀很重要,但不能都是精讀,在很多時候,應當是“連滾帶爬”的讀。語文老師應當鼓勵,而且給方法。
2、要讓中小學生多讀“閑書”和經典
建議讓學生多讀“閑書”。“閑書”是指規定讀的書之外的那些課外書,是學生自己有興趣選擇讀的書。
現在很多家長老師是不讓學生讀“閑書”的,怕耽誤考試,學生自己選書還要經過老師批準,怎么可能還有興趣?家長老師越是不讓孩子們讀“閑書”,就越是打壓閱讀興趣,語文素養也就不可能提高,考試也不見得考得好。
檢討一下,我們有些關于讀書的傳統的觀點是不一定對的,比如“不動筆墨不看書”。在一定的情況下,比如強調讀寫結合,可以這樣要求。但這不應當作讀所有書都必須遵循的戒律,凡是讀書全都要求“動筆墨”,那就不切實際了。
還有,現在的閱讀教學往往都要指向寫作,作家的意圖呀、手法呀、篇章呀,處處都是導向練習寫作,這也未免太累了。能不能不那么“實際”,多讓學生欣賞和感悟一下?有些司空見慣的觀念,也未見得就正確,要想一想,是否符合實際,是否過猶不及。
如今讀書的風不盛,甚至低迷。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有過調查,發現國民讀書讀得較多的還是小學生,但到了初二,就幾乎是個轉折,之后便一路下滑。
現在高中生幾乎都是應考,除了教材教輔,就很少讀課外書。高中三年完整地讀過幾本書的是少數。大學生讀書狀況也不樂觀,很多大學生沒有讀書的習慣,即使讀書,也是為了考試或者求職,讀的是很實用的書。還有,就是網上的作品。雖然網上閱讀也是閱讀,也能提升閱讀能力,但網上的確有太多的垃圾,要注意選擇分辨,老是讀那些消遣的刺激的甚至低級的東西,上癮了很難辦,培養什么口味還是要留意。年輕人還是要讀一些有經典性的基本的書。
3、語文老師要養成良性的讀書生活方式,學生才會喜歡讀書
學生讀書情況不夠好,國民閱讀狀況很差,那么語文教師如何?據調查,也是很不理想的。有的教師閱讀甚至比學生更糟糕。
很多老師也不是不讀書,他們讀的主要是與職業需要相關的實用的書。我稱之為“職業性閱讀”。明后天就要上課了,趕緊找有關材料讀一下;蛘咭u職稱了,立竿見影讀一些“救急”的書。此外,就很少自由的讀書了。
很多老師一年到頭除了讀幾本備課用的書,其他很少讀,除了上網,就是讀一些暢銷雜志。
其實雜志是不能取替讀書的。語文老師要養成讀書的良性生活方式。如果老師自己不是“讀書種子",你的學生就很少可能會喜歡讀書。
盡管應試教育,會制約學生的閱讀興趣,但總也還會有些空間,我們可以讓學生考得好,但又學得不那么死板,比如,采用精讀、速讀、泛讀、跳讀等多種閱讀方式相結合的閱讀教學模式,是不是更有可能讓學生變得閱讀面廣,視野開闊,語文素養高,考試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