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印刷品閱讀率的下降要重視,但也不必驚慌。這個數字可能還會下降,高雅 印刷品市場本來就是狹小的,但不會消失,隨著社會文化水平的總體提升而適當 擴大,但新一代人的閱讀形式會更多地轉變為網上閱讀,這是不可逆轉的。
最近公布的第四次我國印刷品閱讀情況調查表明,國民閱讀率 下降,已經從1999年的60%跌到了2005年的48%,使人深感印刷面臨的危 亡;與此同時,余秋雨先生反對設立“國家讀書日”,以及他關于“信息爆炸, 閱讀不是欠缺,而成為災難”的言論,頓時成為眾矢之的。
其實,閱讀不是從來就有的。文字出現前,記憶是當時的信息交流的要素。希臘 文字出現后,蘇格拉底認為,這會造成人們依賴文字傳播而使對歷史的記憶萎 縮,并且許多口語詞匯只能給出一種文字形式表達,無法展現口語對話中的多種 語境。當時記憶一部史詩所花費的時間,遠遠少于為了掌握記錄的文字體系而花 費的時間。但是,正是文字,特別是印刷術以后的文字閱讀,蘊藏了最近數百年 人類的深刻思考,是最富的人文精神之所。美國媒介哲學家利文森 (P.Levinson)在回顧這些歷史時指出:“今天對于全部電子媒體包括計算機在 內的猛烈的學術攻擊,都是源自由來已久的對新媒介的焦慮而反過來希望保護書 寫媒介。”
我們有一種錯覺,似乎在印刷時期的所有人都在閱讀并得到了啟蒙。其實,真正 通過閱讀獲得啟蒙的人,占人口的比例很小。我的童年,除了原始的游戲和聽老 人講故事,對外界幾乎渾然不知,在大城市生活尚如此貧乏,更不要說農村了; 而現在的孩子,從出生起眼睛就盯著電視和電腦屏幕,差異太大了!電視是迄今 為止最為廣泛的傳媒,它使得世界人口的多數,特別是那些不識字的人和沒有閱 讀習慣的人有了了解外部世界和娛樂的去處,這是傳播史上的偉大進步。在這個 意義上,無論我們怎樣譴責電視,批評網絡,它們有史以來最為完善地實現了人 類聲像的同步傳播,開闊了社會最大多數人的眼界。
什么是閱讀?閱讀是使正在呈現的文字與圖畫成為有意義事物的一道程序。如果 所寫的或所印刷的文字沒人看,那么這種存在只是一種沒有意義的沉默的存在。 引導學生(從小學開始,但現在主要應關注大學生)閱讀印刷品中的精華,需要 做很多工作,但是我們不能用自己熟悉的經驗尺度來衡量已經變化了閱讀形式。 所有驚嘆閱讀危亡的作者都是年長的人,我們了解多少摸著鍵盤成長起來的一代 人?他們已經形成了新的閱讀習慣。他們接觸的主要是“信息”,海量的信息, 而將信息變成“知識”,這是一道重要的轉折,如何將信息轉變為知識,年長的 一輩負有責任。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網提示:學習快速閱讀原理和思維導圖 記憶法,為大家的閱讀生活錦上添花。
閱讀對于人的理解能力、邏輯性和綜合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這不 是別的獲取信息的方式可以替代的。然而,閱讀一定得是印刷載體嗎?網上閱 讀以往印刷品的文字,同樣是閱讀,而且還可以無限鏈接,這種閱讀的培 養,可能比呼吁直接閱讀印刷品要有效些。但是,這方面我們幾乎沒有做什么。 單純地看使用什么載體來衡量閱讀,這種標準已經不靈光了,我們進入了媒體融 合時期,所有的載體都不過是數字媒體的外在形式而已。這個調查問卷顯示出有 越來越多黨政干部接受了新媒體,采用網絡等方式閱讀,這種新方式 可以是紙質媒體閱讀的有效補充。
對于印刷品閱讀率的下降要重視,但也不必驚慌。這個數字可能還會下降,高雅 印刷品市場本來就是狹小的,但不會消失,隨著社會文化水平的總體提升而適當 擴大,但新一代人的閱讀形式會更多地轉變為網上閱讀,這是不可逆轉的。對于 網絡和電視的主體內容,永遠需要保持批評的態勢,然而即使是精英們,也需要 輕松的娛樂,這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一種原初生命狀態,娛樂是人類天性的一部 分。這種娛樂與人文精神的高雅不是同一性質的東西。既然我們可以贊美原始部 落忘情地歌舞和樸拙的繪畫,那么就應當寬容一點電子媒體提供的娛樂,要求媒 體的娛樂“雅俗共賞”只是神話。通俗是娛樂的本質,問題在于現在的大眾文化 淺層次的快樂太多,它意味的不是娛樂的過剩而是貧乏。
閱讀媒介變革,快速閱讀方法與記憶力相關盡在精英特 (Jint)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網。提供專業快速閱讀記憶訓練軟件(免費下載試用)與 快速閱讀記憶咨詢(每天9:00-23:00在線免費解答)。到精英特 快速閱讀記憶網,學習高效閱讀方法,學習思維導圖等記憶法,探索一目十 行,過目不忘的能力。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力丹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