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位置:首頁 >> 業界縱橫 >> 真正的學習都是從“提問“開始的
真正的學習都是從“提問“開始的
提問,是
一種
良好的學習方法,一種優秀的學習品質,還是一個人真正愛學習,會思考的表
現。
兩千多年前的亞里士多德曾說“思維是對問題的驚訝開始的”;朱棣文也
說過:“在學習中要永遠抱著懷疑的態度,去尋找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創見,這
樣才有可能走在別人的前面。”
據報道,在對北京10 所中學的1200名學生學習問卷調查中,敢于課后向老師提
出問題
的學生占66.8%,敢于課堂向老師提出問題的學生占21.5%,敢于當堂糾正老師錯
誤的
學生僅占5.5%。
一位外籍老師在談到中外學生差異時說:“中國許多非常聰明的學生,為什么課
堂上不踴躍提問呢?”他得到的答案是:“沒有什么可問的”。的
確,當代中國學生中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而且在農村學生中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疑問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勇于質疑、勤于質疑、善于質疑是一種良好
的思
維習慣,也是學習的真諦。
朱棣文在吸收科學知識的時候會經常的反思,在反思中把所學、所聽、所見,轉
化為
內在的知識。譬如,他在聽到一篇新的研究論文報告時,通常要恍然大悟般地自
問:
“我為什么沒有想到?”但接下來,他又開始想:還有沒有別的方法能解
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把外在的知識轉換到自己的認知范圍來思考,我們在速讀學
習
中,也可以借鑒他的這種方法,這樣通常會得到一些不同的想法,產生一些新的
靈
感,或許對我們學習速讀會有所幫助。
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因為經常愛問為什么而讓老師下不了臺,他對大自然也非
常好
奇,可以專心致志注視榆樹葉芽怎么生長,秋風如何使楓葉變色。為了試驗孵小
雞,
他可以長時間趴在雞窩里;為了探索蜂巢的奧秘,他愿意被蜇得鼻青臉腫;為了
試驗
摩擦生電,他在雄貓身上狠命搓揉直到雙手傷痕累累。
他以罕見的熱情及驚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發明2000多項,其中申請專利登記
的達
1328項。人們頌揚他:“他雖不發明歷史,卻為歷史錦上添花”。這位傳
奇式人物取得杰出成就的奧秘在于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學習。
他自己曾多次表示:“ 停止就意味著生銹”,“ 必須時常收獲,而
不能一生只收一次” ,“ 我要做的事如此之多,而生命又如此短促,我
不得不擠出時間。”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密立根贊譽他:
“他差不多已70高齡了,還在閱讀科學領域出現的新書,而且不斷地提出問題。
”
可見,提問和思考是休戚相關的:沒有不經過思考的發問,也沒有不發問的思
考。所
以,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不斷學習提問、探索和思考,才能不斷獲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