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人小時候能夠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但是,到成人的時候,這種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就大幅減退,甚至是趨近于無了呢?且不說成人,就是我們現在的中學生,和小孩子比較起來,聯想和想象的能力也差了一大截兒了。
最近這幾年中考乃至高考的作文,常常除了常規的寫實性的寫作之外,還增加了考查聯想和想象能力的想象文的寫作。但是,連續幾年中考閱卷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真的是不容樂觀:絕大多數人都只是為了完成一個考試的寫作任務,而不得不胡思亂想一番,既稱不上想象豐富,更談不上趣味十足,只是為了表達某一個主題而被迫進行的不得已的想象而已。大多數文章都是看了開頭就能想到結尾。
那這些童年的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跑到哪里去了呢?為什么會丟失了呢?固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很多東西習焉不察,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變得麻木不仁了,這是一個方面的原因,但另外一個原因,也和我們過早地給孩子不斷灌輸確定性的知識和進行機械乏味的練習密切相關吧。
在考試的時候,也非要追求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不能容忍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意見,不同的想法出現。久而久之,為了得到高分,就掉進固化的圈套里面去了。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盛行,將聯想和想象的翅膀都剪掉了。
說到這里,我想到最近讀到的一篇季羨林先生的散文《夾竹桃》,文中的一段有關想象和聯想的話讀來很有感觸,不長,照錄如下:
(夾竹桃)它把影子投到墻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作者把把夾竹桃的影子想象成地圖、荇藻、墨竹,萬千變化。尤其“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這個想象實在是妙極了,動人之至。
那么,這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從哪里來,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呢?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整理了下面幾個常用方法:
1.聯系生活中的事物
緊緊抓住季節特點啟發孩子進行聯想和想象,比如說,冬季到了,那么可以根據冬天聯想到那些和它相關聯的詞語:寒冷、冰雕、堆雪人、冷颼颼、銀裝素裹;聯想描寫冬天的古詩詞: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千樹萬樹梨花開……
當然,不僅僅是冬天,一年四季我們都可以抓住契機,讓孩子發揮充分的想象力,進行聯想和想象,編寫出精彩文章。俗話說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因此,要想寫好作文,必須要培養學生充分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這樣日積月累,慢慢的孩子就以想象為樂趣,進行創作。
2.觀察不同的圖畫
適合低齡兒童閱讀的書籍,通常都有很多插畫,家長可引導孩子觀察書本中的插圖,并提出問題:由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還能聯想到什么?這樣不僅能從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還能啟發創造力,讓其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讓思維自由馳騁。有時書本中的看圖說話、漫天飛舞的精美廣告單也能給孩子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
3.多注意身邊的人和事
有時,見到一個人時,通過這個人的形象就容易產生聯想和想象,此時,不妨讓孩子關注這一時刻,看看你的大腦會產生怎樣的
奇思妙想;另外當孩子走在上學的路上、放學的路上,看到那寬闊的街道,如織的行人,如水的車龍,如花的景致時,也可以把它們當做聯想和想象的原材料。
4.講童話故事
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童話故事。家長可試著給孩子講一些童話故事,這些故事蘊含著淺顯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有時,講童話故事時,可以只講開頭和事情的起因,結尾交給孩子自由發揮,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孩子聽故事的興趣,也激發了他的
好奇心,同時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力,能讓孩子漸漸地愛上了寫作,愛上閱讀、愛上了語文、愛上了學習,因此,若你想要自己的孩子在閱讀、寫作、創新方面有所成就,那就從小開始培養他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