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杰出的
天才和記憶力有關嗎?為什么有些人在幾秒鐘之內通過心算便能得出一個10位數的平方根,一生中卻沒能干出一件像樣兒的事情;而另外有些人記性“相當不好”,卻能留名青史。這其中有什么奧妙嗎?俄羅斯的醫學博士格奧爾基·沃拉帕耶夫對此有他的一番見解。
非凡的記憶大師
據沃拉帕耶夫說,歷史上曾有過不少具有非凡記憶力的人。早在1664年,就有文獻記載了一個有超凡記憶力的人,說的是有一個叫巴爾特扎爾的旅行家在意大利碰見一個叫科克的8歲男孩。這個男孩既不識字,也不會書寫,卻當眾表演了心算5~6位數的連乘以及開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計算。據科克自己說,他是在玩項鏈上的珠子時學會計算的。上個世紀70年代,著名的俄羅斯殘疾人熱尼亞·伊萬尼欣雖然離不開輪椅,但只需幾秒鐘就能記住一頁中等復雜水平的科學測試卷子內容,錯誤率不超過兩個字母。還有80年代的俄羅斯記者所羅門·舍列舍夫斯基,他也是個著名的天生記憶大師,可以回憶起幾十年前記住的長串數字、詩句和無意義的音節符,以及任何要他記住的東西。
可所有這些天才
記憶大師都已成為過去。而且可以說,我們今天誰都有可能認識某位腦子里裝有不少各種各樣信息的工作人員,可他一輩子都得不到重用。
這么說來,是有本事的人不需要記憶力?非也?茖W家的最新研究證明,天才都具有非凡的記憶力,只是這種記憶力是有選擇地表現出來的。
天才更多是在看
杰出的天才往往能記住和利用一些常人發現不了的小細節。眾所周知,查理·卓別林只是偶爾到別人地板上胡亂堆了一堆道具的化妝間去看了一眼,立刻便記住了當中的3件東西——一頂圓形禮帽、一襲緊身的燕尾服和一柄手杖。當后來要給他分派角色時,他便想起了這3件“寶物”。就這樣,一個先前還默默無聞的演員穿上二手貨后居然名聲大振。
沃拉帕耶夫對此的解釋是:天才的記憶具有一種獨特的選擇性和牢固性,是因為他們更多地看到周圍的東西,更敏銳地感受人們的反應,能在瞬間捕捉到他們感興趣的題目,這也就決定了他們記憶力的超群表現。然而,一個人還可能意識不到這些銘記在心的細節,因為受過訓練的大腦只是在最最需要時才把這些細節提供給他們,讓他們能有新的發現。
讓人驚嘆的記憶力
一個人越是有天賦,他就會更有力和生動地再現自己生命中的事件。但是有一個前提:這些回憶要有助于他們的工作。那些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般的小事會立刻從他們大腦中消失殆盡。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法國皇帝拿破侖能記住自己所有士兵的名字,有時可達3萬人。
哲學家蘇格拉底能認識雅典城2萬居民中的每一位。
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和德米特里·蕭斯塔科維奇能憑記憶將聽過的曲子準確無誤地重復一遍。
瑞士的數學家和自然科學家萊昂哈德·歐拉的多產也得益于他一生的非凡記憶力和心算能力。他70歲時還能準確地回憶起年輕時候讀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每頁的頭行與末行,還能背誦出當時數學領域中的主要公式和前100個素數的前六次冪。
國際象棋大師亞歷山大·阿廖欣能蒙目同時與30~40位棋手下棋。
20世紀俄國女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也具有驚人的記憶力。你可以隨時隨地在最不合適的時機,比如說在她正打算喝下一杯伏特加的時候,突然向她提出一個類似“布洛克第一次同維亞切斯拉夫·伊萬諾夫見面是在什么時候?”的問題,她馬上就能說出是哪一天,甚至還能說出是星期幾。
最最健忘的人
然而,那些記憶天才也有健忘的一面。
眾所周知,控制論的開山鼻祖諾伯特·維納搬家那天上班去了,忘了新家的地址。下班后他又回到了原先住的地方,女兒已經在單元門口等他。他的妻子就知道自己天才的丈夫會忘了新家的地址,所以特別派女兒在這里候他。
丑星查理·卓別林能記住在別人化妝間看過一次的那頂圓形禮帽,卻記不住已經跟隨他7年的秘書姓甚名誰。
畫家巴伯羅·畢加索在每次重要事件后都要留一件小擺設來防止遺忘,像什么打碎的大高腳杯呀,一些用過的手帕和折斷的小梳子呀,等等。只要一拿起這些東西,他就會想起與之有關的人、事件、想法、談話和日期。而詩人安德烈·別雷經常記不住辦公室所在的樓層和房間,還總是找不到放火柴的地方,而在找它們的時候,往往是先劃上一根便無意識地塞進兜里。
記憶超群不足喜
怎么解釋記憶天才們的怪異行為呢?
俄羅斯歷史學副博士格里什科維茨認為,這些記憶天才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小孩。一些偉大科學家的生活中有不少能證明他們健忘的趣事,不過這是很正常的事。這絕不是說這些天才記性不好,只能說明他們的記性只為他們的科學需要“服務”,根本顧不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這樣的記性稱之為選擇性記性,這種記性屬于那些高層次的職業家所有。
比如說,有很多醫生,尤其是內科醫生只記得患者的面貌,而一些牙科醫生只有在病人張開嘴后才認得他們。而品味者具有特殊的嗅覺和味覺記憶,音樂家、歌唱家和作曲家具有聽覺記憶,運動員具有動作記憶,畫家和導演具有視覺記憶……
俄羅斯人腦研究所所長梅德韋杰夫則認為,天才的大腦其實是“受到了損傷”。那些天才是大腦中某些部位受到了“損傷”,于是別的一些部位才能得到發展。結果,一些像鋼琴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這樣的偉大天才不能做一些常人很輕易就能做到的事。說得通俗一些,一個正常人的“設計”是要他能思維、跑步、跳躍、射擊和愛憎。天才則是偏離了常規,他們的一些素質得到了超常發揮。比如說愛因斯坦,他創立了相對論,卻很難與之相處。除此之外,他腦子還相當遲鈍。
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天才也是一種病態。所以,一個人如果想過上實實在在的生活,那還是做一個正常人或一般的天才為好。
(編譯者:粟周熊 來源:報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