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金車文教基金會近日公布了青少年閱讀調查情況,調查顯示,近八成青少年有
閱讀習慣,其中喜歡紙本閱讀的青少年比例也達到了31.5%。數據還表明,近六成青少年對被稱贊為“喜歡閱讀的人”這一稱號沒有感覺或還好,近一成不喜歡這個稱呼,究其原因,原來他們是怕被人們當作“書呆子”。
金車總干事曾清蕓提醒,若無法扭轉愛閱讀等于書呆子的刻板印象,青少年仍難形成閱讀風氣,更無法培養終身學習的興趣。
青少年認為,家中最愛閱讀的是自己,其余依次是兄弟姊妹、媽媽、爸爸。曾清蕓說,如果家長熱愛閱讀,甚至能從孩子小時候就念書報給他們聽,更能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若僅靠學校推動,很難持續到成年。另外,78.8%青少年有閱讀習慣,多在小學時期培養,證明小學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
當然,推動閱讀的成功要素還包括多元活動、閱讀風氣及合作共讀。曾清蕓表示,學校應該依不同年齡層設計多元有趣、有內涵的閱讀活動,吸引不同喜好的青少年參與,更重要是讓他們覺得喜歡閱讀是一種榮耀。
閱讀代言人松山家商學生童恩說,他們會借助萬圣節闖關、密室脫逃、
速讀記憶訓練等有趣活動帶出孩子們的
閱讀興趣,讓閱讀超脫死氣沉沉的印象。她也指出,不喜歡閱讀經常是因為將讀書壓力帶進閱讀中,所以,如果想要真正愛上閱讀,閱讀者首先要學會排除心理因素,從內心深處認為閱讀是一件愉快的事,才能真正喜歡閱讀,形成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