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別人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事情,你卻要啰啰嗦嗦說半天,也沒人聽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原本你以為這是自己表達能力不好造成的,實際上,是因為你沒有形成快速有效處理信息的思維方式,沒有將信息歸納成邏輯清晰的結構塊,說白了,就是你不懂得大腦整理術。
什么是大腦整理術呢?其實說白了,所謂大腦整理術,就是把問題拆解成一個個能解決的小問題的能力。一旦形成這種能力后,我們就能建立一套從無序到有序的結構化思路,從而在我們在面臨問題的時候,快速刪除那些和尋求解決方案無關的信息,將問題
化繁為簡,把握問題的本質。同時,讓你的表達更清晰、更有理有據。
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整理術?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兩類問題,第一類問題,有明確目標的問題,比如如何把大象放進冰箱這類問題。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從上到下,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一一解決。但是,我們還會遇到第二類問題,沒有
明確目標的問題。我們面對的是海量的細碎的信息,想要解決此類問題,我們必須啟動大腦的超級整理術,從信息海中篩選、識別、最終得出我們想要的結論。
以下給大家介紹三種工具,幫助大家練習大腦整理術。
避免信息雜亂無章的辦法,就是給信息命名,讓它們各歸其位。讓信息歸位的工具中最為有力的一個就是麥肯錫咨詢公司的顧問芭芭拉•明托提出的“金字塔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這個中心論點可以由3到7個論據進行支撐,每一個論據本身又可以成為一個論點,同樣,也可以被3-7個論據支撐,如此重復形狀就像金字塔一樣。
當你面對復雜信息時,心中有這么一幅金字塔結構圖,你就能夠為所為信息命名,填充完整這張金字塔圖。
任何信息都可以分為結論、理由和事實三部分,而你需要做的就是:
A.尋找結論:作為信息的接收者,想要知道對方到底要表達什么,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確對方的結論。換句話說,就是首先要把對方的中心思想提煉出來,搞定出對方的立場,和對事物的看法。
B.辨別支持結論的理由:判斷結論是否有價值,首先要觀察這個結論是否有理由支持。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尋找對方話里的“原因是、因為這幾個事實、有以下幾個理由、證據是、第一、第二……”等等詞匯后面的信息。
C.找出信息中的事實:結論和理由都可以通過主觀判斷做出,但要判斷得出的結論正確,給出的理由有說服力,必須要有事實支撐,而所謂事實,就是對方給出的信息中,客觀的,不帶感情色彩的數據、實例等等信息。這是金字塔結構最下層的結構,也是支撐整個金字塔的根基。
D.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如果以上三點都能夠找出,還需要通過反向驗證,來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就是尋找事實、理由和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看看是否能夠通過層層證明,得出最后的結論。
通過這么四個步驟的規劃和安排,你就能夠繪制出一副完整的金字塔結構圖,這樣就能判斷出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MECE信息分類法
大腦偏愛有規律、有結構的信息,而且大腦一次性接受的信息量有限,如果我們發現得出一個結論所需要的理由太多的時候,大腦就會自動將信息分類。換句話說,一個分類里相近的事物會更容易記住。麥肯錫團隊為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叫做“MECE分類法”的工具。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這個工具能夠讓信息的各個要素之間保證沒有交叉,沒有遺漏。
以下是MECE的5種分類法:
A.二分法——把信息分為A和非A兩類。比如:成人、未成年人,中國人、外國人等。
B.過程法——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流程、程序分類。比如:上午、下午、晚上,客人進店、購物、離店等等。
C.要素法——按照事物的各方面特征分類。比如:優秀員工的7中品質,好文章的3條法則等等。
D.公式法——按照公式設計的要素分類。比如:銷售額=單價×數量。
E.矩陣法——按照四個象限來分類。比如:把工作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4各象限。
MECE的好處不僅是可以將信息窮盡,做到完全歸類,并且對全部信息進行歸類整理的時候,還有助激發思路,尋找問題全新的解決辦法。
3.歸納演繹結論法
完成了前面的信息梳理和歸類,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了,但在得出結論之前,要明確,到底什么才是結論?結論就是有中心思想的主題句。你必須得出一個清晰明確的句子,并且高度概括之前所有列出的信息和事實,具體的方法有兩種:
A.
歸納法——這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式,也就是眾多事例中概括出共同特征,得出結論的方法
尋找共同特征,需要注意兩點:描述性概括:事物屬性上的共同點,比如,培訓類、銷售類、學習類等等;行動性概括:事物結果上的共同點,比如,培訓結果類、銷售業績類、學習成績類等等
綜合屬性和結果,就可以得出一個完整的結論,比如:通過參加速讀訓練、以3000字/分鐘的閱讀速度、一星期完成了一個月的閱讀任務等等。但是,歸納法還有一個可能出現的漏洞,就是你沒有將結論推到金字塔的頂端,錯誤的將一個子結論誤認為是真結論,造成概括的不徹底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多問幾個“所以呢?”一直追問道這個結論再也問不出“所以”為止。
B.演繹法——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維方式,從普遍規律中提煉出結論的方法。提煉結論的方法分為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大前提是共性,小前提是具體事件,結論是具體事物的性質。比如經典的“蘇格拉底會死”理論:
大前提,所有人都會死;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結論,蘇格拉底一定會死。
演繹法的核心,是將某一個事實與對應的某個規律聯系起來,得出結論。所有人都會死是規律,蘇格拉底是人是一個事實,把這兩個聯系起來,就得出蘇格拉底一定會死這個結論。
演繹法最適合去說服別人,因為大前提通常是一個人所共知的普遍規律,所以他推出的結果通常會讓人感到特別信服,但是,大前提一定要滿足無可爭議的條件,否則說服力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