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熬夜不但不累,
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不用驚奇,這其實是大腦的功能之一。諸如此類關于大腦有趣的事實還有很多,美國商業雜志《Fast Company》(《快公司》)近期對此做了個小結。
1、大腦疲勞時適合做創意性工作
大腦疲勞時會處于某種“混沌”狀態,關注焦點會擴散到平時不在意或忽略的地方,從而在處理問題時能提供更多的選項,做出更多的解釋,更容易激發靈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最適合做創意性工作。
2、壓力會令大腦體積縮水
不少研究發現,長期有壓力會對大腦產生長久的不良影響。對小鼠施加慢性壓力的實驗顯示,小鼠大腦與記憶相關的海馬區域就明顯縮小了。研究人員據此推測,在人身上也可能出現類似現象。
3、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重任務
研究顯示,人腦無法像電腦那樣能同時處理多重任務。有實驗特意測試人腦同時處理兩件任務,結果顯示:失敗率超過50%。原因是同時處理兩件任務時,腦內脊髓中的灰白質會被一分為二地使用,導致大腦工作效率大降。
法國國立保險醫學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讓受試者同時操作多項電腦任務,他們總是會忘記其中一項任務,任務完成的失敗率也是操作單項任務的三倍之多。
4、午睡能提高大腦工作效率
有實驗測試
睡眠與記憶力的關系:讓受試者看一組撲克牌,之后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人可以午睡40分鐘,另一組不能休息,隨后讓兩組人一起回憶撲克牌的花色,結果午睡過的那組人回答正確率達到80%,另一組僅65%答對。
研究發現,午睡時左腦處于休息狀態,右腦則活躍工作,可以把記憶從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從而提高了記憶力。
5、大腦會優先處理視覺感知
有研究顯示,人耳聽到的信息三天后再回憶,其正確率只有10%。如果配上照片的話,正確率可以上升到了65%。所以帶有多幅插圖的小說會比純文字小說給人的印象更深刻。這是由于大腦會優先處理視覺感知。
照片或插圖的視覺信息會延伸影響到大腦的其它領域,尤其是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區,從而
提高記憶力。
6、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腦回路不同
如果把大腦想象成一座城市,那么我們觀察并思考問題時的流程就像城市里的街道,會有交錯縱橫的聯系,也一定會有排序的先后。研究發現,內向者和外向者的 大腦回路便不同。內向者的大腦回路是經由與記憶、計劃、解決問題有關的領域;外向者的大腦回路是經由處理味覺、觸覺、視覺、聽覺的領域。所以外向者能輕松 處理突發狀況和意外事件。
7、大腦不喜歡完美事物
民間有句俗話:“再漂亮的女人看久了也會厭。”我們的大腦似乎并不喜歡完美的事物。一項測試“好感度”的實驗中,受試者聽到兩種同一場合下的錄音,一段是正常錄音,另一段加入了調羹敲擊咖啡杯造成的雜音,后者明顯更能獲取受試者的“好感”。
8、冥想能讓大腦得到休息
大腦進入
冥想狀態20分鐘后,會大大降低我們的不安和思維混亂程度。有研究發現,冥想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回憶速度,并有助腦內灰白質的增加。
9、鍛煉能“重啟”大腦
鍛煉后大腦分泌的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它有幫助調整大腦神經元的作用,同時會令大腦釋放出“快樂激素”內啡肽,幫助減輕壓力,所以人鍛煉后會感覺身心暢快。
10、干新鮮事,大腦會感覺時間過得緩慢
美國“生活黑客”網站稱,人腦不是按接收到信息的先后順序來處理問題的,而是會迅速及早處理用慣了的信息。所以,當處理大腦平時不熟悉的信息時,我們才會感覺時間過得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