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人的
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半球,二者的功能不同,左腦主管語言、邏輯、分析推理等方面,而右腦主要具有空間、想象、繪畫等功能。因此左腦更擅長
記憶和理解、右腦則更直觀和感性,右腦也被稱為“圖像腦”。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第三腦”電腦的出現,讓我們驚嘆,因為它似乎可以和人腦媲美,尤其是隨著電腦功能和軟件技術一日千里的發展,電腦功能很有可能遠遠超過人腦功能。這一現象讓不少科幻小說大肆渲染計算機終將取代人類的情景,宣稱未來世界將由電腦統治,這可能嗎?
計算機在未來能否取代人類大腦的功能我們現在還無從知曉,但是電腦解決問題的速度確實在人腦之上,它不僅可以完成人腦的許多工作,速度也明顯比人腦高許多倍,電腦的使用一下子縮小了傳統意義上“聰明人”和“笨漢”的差距。
我們來看一組有趣的現象: 一個手持計算器的賣菜大嫂的算賬速度不亞于數學教授,點鈔機數錢遠遠快過收款員中的點鈔高手,數控機床、電腦刺繡、自動電焊機搶去了一大批熟練技術工人的飯碗,打字機則讓每個操作鍵盤的人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
難道人們今天手提一臺電腦就真可以走遍天下了嗎?
非也!
實際上,電腦所取代的是人腦的功能,全部都是左腦的功能,右腦的功能它一點無法取代。因為電腦的出現一開始就是為了代替人的邏輯、計算、語言處理和分析等功能而制造的,這些恰恰都是左腦的工作。電腦、收款機、掃描儀、打印機、可以承擔各種最復雜任務的機器人,它們都是按編定的程序運作,或按人的指令行事。它們提高的是運算速度和準確度,擴大的是數字數據的信息存儲量,取代的完全是人類左腦邏輯思維的功能。而形象思維、知覺、預感、創意這些人類
右腦的功能,迄今計算機尚絲毫難以企及。右腦的功能不可替代,只能靠人自己培養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