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接觸數字編碼記憶法時,我主要考慮為數字尋找最合適的
編碼詞:先是按照網站上介紹的方法,后來又想到用經典情景“活化”編碼詞,根本目的是設計最合適的編碼詞形象。但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實踐運用,我發現數字編碼詞形象運用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無形”——編碼詞固定,編碼詞形象不固定。
從“沒有形”到“有形”
我一直堅信:設計編碼詞的“形象”與記憶內容的“形象”之間的
想象聯想,是實踐運用數字編碼記憶法的核心關鍵,因為編碼記憶法必須通過“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捆綁奏效,而我在探索編碼記憶法初期卻常面臨兩個問題:
* 忘記編碼詞形象;
* 建立編碼詞與記憶內容之間的聯想想象速度緩慢,還不牢固。
一言概括,就是實踐記憶的過程中沒有“形象”的參與。
鑒于記憶內容并不可控,我就在怎樣用最合適的編碼詞形象“盤活”抽象文字上反復求索,最終想出了用印象最深刻、回想最容易、聯系最發達的經典情景(經典形象),來架構最震撼內心、最容易記憶和回想的聯想想象鏈條,以最大程度帶活各類文字內容。這算是基本解決了編碼詞及記憶過程“沒有形”的問題。(“經典情景”詳見
《化用經典情景讓數字編碼詞“活”起來》上下篇)
從“有形”到“無形”
吃到編碼詞形象“有形”的甜頭后,我又發現“有形”也會帶來困擾:經典形象一旦形成容易僵化,不太能適用于所有類別的記憶材料;經典情景包含的信息量太多,運用初期可能會聯想鏈條混亂。
如,“7”的編碼詞是斧子,當我將“7”的形象設為“程咬金的三板斧”時,我腦海中出現的都是“程咬金”這個歷史人物的生平經歷與相關的人和物,當記憶一些沒有歷史背景的信息時,“程咬金”+“三板斧”就是絕對“有形”且易記而不易忘的經典情景;但當換成有歷史背景的信息時,“程咬金”+“三板斧”的多重信息就可能給聯想想象帶來困擾。
反復實踐多次,我得出結論:編碼詞可以固定,但編碼詞的具體形象應與記憶材料的形象保持情景上的和諧,如形象的色彩、風格、情感等等。
例如,13的編碼詞是“醫生”,但它的形象可以是現代穿著白大褂的醫生,也可以是古裝背著藥箱的大夫,可以是人類的醫生,也可以是妖魔鬼怪、動物植物的醫生;再如,15的編碼詞是月亮,這個月亮可以是天上金燦燦的中秋圓月,也可以是華燈初上剛露出一點頭臉的初月,也可以是任何一部玄幻片中血紅的妖月,它的顏色、形狀、大小可以隨著聯想的需要隨意改變,甚至,也可以從月亮延伸到月餅、嫦娥等等,但一定要在心里記住,無論記憶過程中的具體形象是什么,數字編碼詞只有一個,就是月亮。編碼詞多了,整個數字編碼體系就不好掌控了(尤其是初學階段,個人看法)。
說到底,我覺得還是活學活用:初接觸數字編碼記憶法,因為沒有“形”而著重追求“形”的固定,以快速熟練記憶法的運用;而當漸漸熟悉甚至初步熟練后,就思考怎樣讓記憶過程更快速、更輕松、更高效,最終突然發現水“無形”而善萬物,形象“無形”方能利記憶。
數字編碼詞形象從“沒有形”到“有形”,再向“無形”轉化的背后,是我自己探索
數字編碼記憶法以來,學思交替、不斷深化的結果,學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查看目前所處的階段,按自己的需要調整“有形”或“無形”的學習目標。本文僅個人探索之談,大家各取所需。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
作者:王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