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們或多或少的都聽說過“舒適圈”這個概念,是個人都會勸你不能呆在舒適圈里,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你才會有所發展、才能變得更好。可說到底,什么是舒適圈,為什么要跳出舒適圈,如何才能跳出舒適圈呢?跳出去之后不適應、很難受怎么辦?下面我就來具體的給大家講講這幾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解答第一個問題:什么是舒適圈。
所謂舒適圈,就是讓你感到安逸、舒適、輕松、有掌控感的一個圈子、一個區域。具體,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首先我們可以把舒適圈稱為“習慣圈”,比如你習慣下班回到家后就窩在沙發里玩手機,不習慣下班回家后去看書、學習新技能。其次,我們也可以把舒適圈稱其為“喜好圈”,比如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喜歡閑著,不喜歡運動等。其三,我們還可以把舒適圈稱為“能力圈”,比如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等等,有些可能是高級,有些可能是初級,有些可能還不具備。
理解了什么是舒適圈之后,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要跳出舒適圈。
要不要跳出舒適區是一個個人權衡之后的選擇問題。其實我們大部分人的終究追求就是“舒適”,關鍵是看你選擇現在的舒適(暫時的、小范圍的舒適),還是未來的舒適(長期的、更大的舒適)。從短期來看,待在舒適區內確實讓你感到很輕松、很舒服,但當你在這個“暫時舒適圈”里待久了以后,你會發現你“最終”渴望的事物基本都在舒適圈外,比如你渴望找到更好的工作,渴望賺更多的錢,渴望有一個好的身材、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們剛才說了舒適圈可以叫做習慣圈和喜好圈。而無論是習慣還是喜好,都有好壞或者有益無益的區別。對于不好的習慣和喜好,就需要我們進行調整和改變了,也就是跳出舒適圈。
行為習慣有好壞之分,能力也有高低強弱的差別。比如在職場中,要想讓自己更加出眾、更有競爭力,獲得更高的職位、更好的待遇,呆在舒適圈里吃老本是不行的。只有不斷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打磨核心能力,這樣才能擴大自己的舒適圈,讓自己越來越舒適。
接下來是第三個問題,如何跳出舒適圈?
另一方面是要解決如何擴大能力圈的問題。想要擴大能力圈,讓自己越來越舒適,首先要先認識自己。也就是分析、列舉出自己“現有”的一些知識、技能、才能,從這些能力中,找出自己的“優勢能力”和“欠缺能力”。
當然了,要想徹底的認識自己顯然很難,但我們可以先找一個突破口,比如以現在的工作,或者未來期望的工作為突破口,思考要做好XX工作,需要用到哪些技能和能力?然后再對比自己分析一下,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哪些能力比較強、哪些能力還不足。
其次,明確目標,找到方向。也就是根據自己的職業和職業追求,結合上一步發現的優勢能力和欠缺能力,列出哪些能力是自己必須“長期培養”的核心能力,哪些能力需要提升到平均水平或平均水平之上。假設你是一個銷售員或者業務員,那么溝通能力、銷售能力就是你目前必須長期培養的能力。如果你期待自己升職加薪,那么除了銷售能力,你可能還需要把領導帶人、為人處世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升到你團隊中的平均水平之上,這樣你的機會才會更大。
有了
明確的目標、方向之后,是不是就可以開始行動了?答案是:不完全是。因為有些目標只是一個概念,我們很難具體的去行動落實,所以還要學會細化目標,對目標進行分解。比如溝通能力、閱讀能力,我們都知道它大概是個什么東西,但如何才能提高很多人可能就有些模糊。拿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我把閱讀能力細分成:“眼、腦結合,快速識別信息、快速看的能力”和“閱讀過程中、閱讀后如何梳理和處理重要信息的能力”。對于眼腦結合快速看書的能力,可以通過訓練“精英特速讀記憶軟件”來掌握或提高;對于梳理和處理書中重要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RIA便簽讀書法、九宮格筆記法等一些方法來鍛煉提高,這些內容我之前都講過。
跳出舒適圈說來容易,但想要做到并不容易,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感到各種不舒服、不適應。對此,要學會用成長型的思維去看待和處理問題,也就是不因阻礙而退縮,用試一試、我可以等這種“挑戰心態”去努力尋找解決方法,適應不適感。關于成長型思維,下期視頻再和大家具體的講講。
文/速讀G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