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任何一種技能,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平臺期,掌握一種新的技能的過程,也就是逐個突破平臺期的過程。
比如學彈琴,上完幾節課就可以彈出旋律了,從而登上了一個臺階,于是欣喜不已,想要彈奏更加復雜的曲子,可是手指就是不聽使喚。因為此時你的能力還停留在第一個階段,像蝸牛爬一樣慢慢的向前移動。總有一天,沒有什么特別的跡象,你會豁然開朗,把新的曲子彈奏的順暢無比,此時你的彈琴的水平就又上了一個臺階。

其實,在任何領域,都有這樣一個停滯不前和驟然突破的狀態之間的互相交替的過程,從而取得進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量的積累取得質的進步。
我們在快速閱讀訓練中也是一樣,無論是調息訓練、速讀訓練還是記憶訓練,都會遇到這樣的平臺期。提高本身不是重點,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其實就是在同一個水平停滯不前的這段時間。我們有時候會灰心喪氣,抱怨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甚至有些
意志力弱的人,會徹底失去信心,選擇放棄。
在平臺期這個痛苦的過程中,盡管我們自己覺得毫無進步,但是此時大腦卻正在建立新的神經聯系。我們之所以沒有感覺到切實的變化,就是因為此時大腦還在進行下一步的隱形工作,也就是建立生物學上所說的“包鞘”。
每當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了新的連接,其表面就要生成新的神經髓鞘,說白了就是光有裸露的電線還不成,還需要再裹上一層絕緣橡膠,才能正常使用。等到這個生物過程結束了,大腦才能獲得一條新的思維路徑,我們才能掌握一種新的技能。
比如說,有的朋友練習速讀階段,總是感覺在那么快的閃示下無法做到理解,或者無法做到節奏和思考之間的兼顧,練習很久了都沒有突破。但是突然有一天,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是這個感覺,于是無聲理解途徑建立了。還有的朋友,練習編碼定位記憶或者
思維導圖,練了好幾周都沒有突破,但是有一天早上醒來背誦英語課文,突然發現自己讀一遍就能記住百分之八九十的內容,記憶突然之間變的輕松了,等等,這都是平臺期的突破。
如果感覺自己處于平臺期,而且要想取得突破,一定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就是方法一定要正確。否則堅持再久也是徒勞,甚至離正確的道路越來越遠。
第二,就是方法不要總是變化。圍繞一種核心,重復重復再重復才是最重要的。不能今天練習感覺沒有效果,明天就換另外的一種方法訓練。雖然訓練的目的一樣,但是方法總變,就好比那個挖井的漫畫一樣,淺嘗輒止,大腦不會因此而發生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