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查文獻了解實驗相關的一些信息的情景:我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從頭到尾逐字逐句閱讀每篇文獻,一番折騰下來也沒有找到多少有價值的東西。老師向我提問時,我仍舊有許多東西不清楚,倍感沮喪。
我把自己的苦惱告知了老師,他當著我的面查了一次文獻,首先從文獻標題上他就直接篩選了一部分文章,那些我從頭讀到尾也沒找到有用信息的文章,他直接就篩走了,根本沒打開看,然后看了文獻的摘要,關鍵詞,又篩選了一部分文章,最后剩下的一些,他打開了幾篇看了一下,翻頁很快,直接奔著我需要的東西看過去,有用的就瀏覽一下全文,其他的就快速閱讀一下。基本情況,老師應該了然于胸了。
當時我一下子就腦子炸開了,想著平時瀏覽一些推文,關于快速閱讀,獲取有效信息等等的,有的我試著做了一下,但基本沒堅持下來,條條框框比較多,所以也沒有等到結果,不知道到底有用沒用。查了資料文獻,看了關于速讀這個話題,從某方面來說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畢竟在這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獲取的信息太多,全部逐字逐句去看,確實滿足不了現實需求。但另一方面,我想我的老師并沒有專門訓練快速閱讀,但他做的非常好,他完全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取他需要的信息,這就足夠了呀。
我們的目標是什么呢,我們平常閱讀,到底是干什么,這個問題是首先要搞懂的,知道自己的閱讀需求,便能找到讀書目的。
讀書,并非所有書都要速讀,也不是所有書都要一字一句全都看一遍,這個道理其實小學老師就已經教我們了,古詩詞,一字一句,短小精悍,哪怕是替換一個字都不行,每個字詞,每個句子,都有獨特的韻味,往往是全文背誦。而有的現代小說散文,往往是要求背誦其中某些句段,并不要求全文背誦,考試時要我們著重分析的也就那么幾句幾段。還有一些不怎么講的文章,完全是我們自己課下自學的。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應當學習的閱讀方法么?
拿到書,想想我們需要從中獲得什么,導讀目錄之類的,就是我們的方向,有的書可以直接找到我們需要的章節進行閱讀。現在在信息時代,我們一部分是為了提升自身修養,希望看更多的書來充實自己,另一方面是生活工作需要,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其實,真正的一目十行能做到么,能!就像一堆蘋果里面有幾個梨子,我想吃梨,需要每個蘋果都拿起來辨別一下么,并不,一眼望過去,直接奔著目標去,然后伸手拿過來就好了。
一目十行不是把這半頁書全部看完,而是在這一堆文字里,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這個是需要我們進行多次練習的,比如大一,我需要通讀所有文獻找我需要的東西,大二,我要在所有相關的文獻中仔細搜索,大三,我已經可以通過題目、摘要、關鍵詞、一目十行的瀏覽,快速找到我需要的內容。
為什么呢,一個是操作熟悉了,另一個是因為我對我要研究的課題有了更多了解,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文獻里在寫什么,與我研究方向是否相同,而不需要像最開始那樣,還要百度一下某些專業名詞之類的。所以讀書是閱讀越快的,特別是在相同的領域,而當你精通一個方面,觸類旁通,其他的學習起來,也會越來越熟練。
還有一些讀名著的,實在是不需要講求速讀,名著,本來就在于文字的魅力,講述同樣的故事,有的人筆下寫出來的是經典,有的人寫出來的就是個故事而已,差別在哪里,就是在一字一句之間。
并且我們要明白速讀是
一目十行抓重點,這個我們可以做到,但是過目不忘,我覺得是天賦。讀書,在于我可以從中汲取我想要的知識,在于我能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速讀也挺簡單的!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陳洪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