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
快速閱讀訓練中,有“靜心調息”這一訓練項目,主要目的是讓我們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閱讀效率。下面的內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中學語文老師對于影響閱讀效率的幾個因素的分析,可以給我們的快速閱讀訓練一些啟發。
閱讀欣賞能力的培養是對學生自主意識、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自然也就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提高學生閱讀欣賞能力的關鍵,首先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而閱讀效率的提高又與閱讀心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閱讀心理越好,閱讀效率就越高,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學生良好閱讀心理的獲得,又需要科學合理的訓練。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心理訓練呢?筆者曾針對不同的學生,分組進行過反復的對比實驗,并將實驗結果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不斷提取帶規律性的東西,得出了最佳閱讀欣賞心理構成的幾大要素:
一、心境
所謂純潔的心境,就是專心致志,目無旁務。具體表現為閱讀閱讀之前要把一切蕪雜的、混亂的、繁瑣的念頭全部拭去,使心境如一塊水晶,一池清水。這樣,對閱讀的文章,印象才會清晰,記憶才會牢固,理解才會深透。如果沒有這種心境,心中亂草一團,頭緒紛繁,視力在書本上,心緒在課文外,口中伊伊呀呀,心中萬馬奔騰,當然就不會收到好的閱讀效果,古人在開始閱讀時,先要燃一柱香,就是為了驅除雜念,純潔心境。有的語文課,上課之前學生還在爭論上節課的數學題,物理題,好些學生的數學、物理課本和作業、繪圖的文具還凌亂地攤在課桌上,而老師不讓學生收起,也不要求他們起立,走上講臺,就讓學生去閱讀課文,去欣賞文章,這樣做當然也不會有好的效果,不要小看“起立”這一聲號令,它意味著舊心境的轉換,新思維的開始,能起到清除雜慮、除去干擾的作用。
二、心緒
安靜的心緒,就是要求學生情緒要安穩,心境要寧靜,以平靜的心態進入閱讀的佳境,要克服慌亂、浮燥、激動、緊張的情緒,心跳應該平穩,呼吸應該均勻,情緒應該舒緩。比如上一節是體育課,學生進行了劇烈的運動,本節課鈴響之后,學生氣喘吁吁地跑進教室,情緒還處于亢奮狀態。這時老師一定不要急著上課,不要催促學習馬上去閱讀,而是告訴同學們進行幾次緩慢的深呼吸,減緩心跳頻率,讓情緒平靜下來,然后再引導同學閱讀文章。這樣說明老師懂得如何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良好的閱讀心理。
三、心情
樂觀的心表對于做任何事情都很必要,對于閱讀面欣賞尤其重要。閱讀者對環境、處境、心境應該保持一種愜意的、快樂的、主動需求的、順向接受的心理,而不應該處于反感的、厭惡的、被動接受的、逆向抗拒的心理狀態。學生首先應該對生活、對學習、對未來充滿理想、充滿熱情、充滿信心,愉悅地進入閱讀角色。經驗證明,一個人當他對什么東西都感到不順眼,對什么事情都覺得不順心的時候,他是沒有心思去閱讀、去領會、去欣賞的。一個有職業熱情的教師,應該千方百計的幫助學生排除心理干擾,矯正心理偏差,培養學生形成樂觀開朗的優化性格,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滿腔熱情地去認識社會,信心百倍地去直面人生。
這里還要說明一點,學生閱讀悲劇性的文章、書籍,受作品感染所產生的心情,與這里所說的學生自身固有的樂觀心情并不矛盾。后者是客觀實體的觀照而引發的心理狀態,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情緒;而由于客觀印象的感染所產生的心理感覺,則屬于美感的范疇,會情隨境遷,不至于在心理上積淀下來。
四、心力
專一的心力,要求閱讀者在閱讀時要把全部精神傾注在閱讀的內容上面,要加強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的活動,形成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專一的心力是最佳閱讀心理的中心內容,沒有專一的心態,就談不上什么最佳閱讀心理。這與即使是一個具有高超技術的騎手,也不能同騎兩匹馬是一個道理。心力專一與純潔的心境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專一心力必須建立在純潔心理的基礎之上。但是二者之間又有區別。純潔的心理側重于強調如何以最佳心態進入閱讀的角色;而專一心力則側重于強調進入閱讀境界后,如何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地攝取閱讀信息,吸收知識營養。前者如掃清進攻障礙,后者猶如集中火力進攻堡壘。不掃清進攻障礙,便不能進入攻堅;不集中火力,便不能奪取攻堅的勝利成果。
五、心志
明確的心志、要求在閱讀的整個過程中,要有一個念念不忘的目的。目的關系著閱讀的
注意力。教學中,我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在學生素質相同的甲乙兩班布置同一段文章的閱讀練習,在甲班,我對學生說:“閱讀十分鐘,一會兒考試背誦。”而在乙班,我只是說:“閱讀十分鐘。”至于“一會兒考試背誦”這句話被我有意省去。然后考試,甲班成績好,乙班成績差。兩種要求,兩種結果,說明甲班同學閱讀時有明確的目的,認真背誦了閱讀的材料,而乙班的同學卻沒有這一個目的。當然,這個目的是淺近的,但即使如此,其效果也大不相同。這說明閱讀中明確心聲確實十分必要,因此,要求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作到有的放矢。
六、渴求
閱讀者要有如饑似渴的求知欲,要對閱讀欣賞具有濃厚興趣,培養對書籍愛不釋手的情感。有求知欲的閱讀欣賞是積極主動的,沒有求知欲的閱讀欣賞是消極的、被動的;有興趣、有感情的閱讀是發光的,沒興趣、沒情感的閱讀是灰暗的。因此,可以這樣說,激發內心欲望的教學是高明的、科學的,不激發內心欲望的教學是平庸的、不科學的。在閱讀過程中有了求知欲,就能變壓力為動力,變痛接受為愉悅享受,其結果便會產生一種廢寢忘食的積極性的和棒打不回的意志力。這不禁令人想起一種生物現象:有些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蟲,在從別的生物體內吸取汁液之前,總是先往那些生物體內注入一種液體,將汁液稀釋或者使之發生利于吸取的化學變化。如果對這個比喻不做貶義理解,那么便可以這樣說,閱讀欣賞,也要先往被吸取的智慧汁液中注入情感的液體,以便于更好、更有效的吸收。一個懂得閱讀心理的教師就應該促使學生對閱讀對象產生感情,甚至達到如癡如醉的境界。即使是論說性文章,也可以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比如引導學生搜索文章中的瑕疵之點,引導他們對文章進行修改和補充,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閱讀興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誰都懂,而如何去捕好魚呢?如在在得到了
速讀技巧的教授后,需要多加以練習,多花功夫琢磨,最終熟練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捕魚方法”。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