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人類歷史凝聚的結晶,書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類文明進步史,可以說,沒有書就沒有歷史的公正,就沒有今天的文明,書展示給我們一個琳瑯滿目的世界。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無不抱著遠大志向去讀書,讀書可立大志。古人有“聞雞起舞”、“臥薪嘗膽”、“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典故;今有毛澤東“為改造中華而讀書”;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壯志;張海迪作為一位殘疾人,只有高中文化,但是她卻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尋求到了人生真諦,成為新時期的保爾•柯察金。
書,在你遇到困難而一籌莫展時,他會無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在你遇到不幸而痛苦不堪時,他會給你安慰和希望;在你受到挫折、失敗而灰心喪氣時,他會給你鼓勵和信心;在你獲得成功而沾沾自喜時,他會使你保持清醒和勇往直前的勁頭。我們從書中讀懂“人之初,性本善”;書教給我們仁、義、禮、信等傳統美德,有人說:“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最可憐的人是與書無緣的的人”,也有古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能夠給我們以引導和啟迪,幫助我們走好人生之路。但有人曾做過這樣的統計,假若如一個人能活六十歲(21900天),睡覺用掉二十年(7300天),吃飯和洗漱五年(1825天),上下班走路五年(1825天),娛樂八年(2920天),生病三年(1095天),打電話一年(365天),照鏡子70天,擠鼻涕10天,最后只剩下八年零285天用于學習和工作。一生所有歲月與八年285天對比,是何等的差值呀!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先哲的感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是古人的忠告。“,
珍惜時間等于延長生命,鐘情于時間的人時間對他也最鐘愛。”這是偉人的教誨。我想如果讓我們青春時光在閑散中度過,那么回首往事將是一場凄涼的悲劇。
在這知識成級數發展的時代,我們都不能有宋玉的“蕭瑟凄涼”的憂愁,王勃“懷才不遇”的嘆息,更不能有林黛玉那“絮飛花謝”的哀歌,因為在這個時代,我們沒有時間悲傷,又怎么有時間去讀自己喜歡的書?又拿什么來和別人競爭?
當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洶涌澎湃沖蕩全球時,互聯網的鼠標已悄悄點擊著世間的每一個角落。以適應信息網絡化而產生的嶄新網絡時代和網絡經濟,已表現為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文化氛圍、科學技術、教育事業等多方位產生前所未有的沖擊。不學無術卻能風生水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利用好時間讀好書成為這個社會當前最大的競爭力,速讀就是當前熱門學習的一項技能,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精明人比一般人成就大,奧妙之一就在于他的時間利用效率高,如果
閱讀效率能提高二到三倍,那么我們的無形時間就會更多,從而處事效率提高的倍數會更多,因為知識越多,越能聞一知十,觸類旁通。
當前,快速閱讀儼然成為一種時尚,在紛繁復雜,浩如煙海的書海里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已成為廣大讀者的夢想追求,我想能在物欲橫流,飛速發展的快餐時代,還能堅持與書為伴、以詩會友、已經是一項良好的習慣,但如果我們科學進行速讀訓練,提高閱讀速度,就相當于錦上添花,也能享受茶余飯后的閱讀時光,感悟秉燭夜讀的詩意盎然,還有大千世界的詩與遠方。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黃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