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速讀學習者,我一直想搞明白,快速閱讀到底要練成一種什么境界,才算是成功?懷揣著這樣的疑惑,我到處尋找答案。
遺憾的是,雖然精英特速讀軟件有對快速閱讀最終會達到的狀態進行描述,可是在我看來,“眼腦直映”這種一看到文字腦海中就能即刻反映出相應的畫面,閱讀與理解幾乎是同步發生的狀態,有些似懂非懂。另外,網上一些介紹
速讀境界的文章我也看過,但對于文章所描述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目一頁、一字不漏、大腦照相”,我更是覺得有些高深莫測,難以具體化,也因此,快速閱讀在我看來越來越神奇,這刺激了我想搞明白它的最高境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也許你會好奇,我怎么理解不了那些專業術語所描述的境界?主要因為我是一個依賴
形象思維和具體對象進行學習和理解的人,所以我也一直想要找到一種更為符合我的理解方式的解釋,帶著這個簡單的目標,很幸運,我最終在格呂林的《快速閱讀》一書中,找到了比較通俗和形象的解釋(書中有大量的關于快速閱讀的科普知識,與我有類似情況的朋友也可以讀一讀,增加快速閱讀背景知識,有助于對快速閱讀學習的理解。)
什么意思呢?文章結合著開車這個例子進行了形象又生動的解釋。
嬰幼兒時期,我們雖不會開車,但也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不便和心理上的困擾,因為這不是這個年齡段應該思考的問題,這就是學習的第一個階段“不知己不能”;可嬰兒總會長大,等到某一天他會發現為什么別人都會開車,而自己不會?這便是學習的第二個階段“知己不能之”;意識到問題,就會想辦法去解決,改變現狀,就像不會開車的人會想辦法去學車,這是學習的第三個階段“知己已能之”;但就算背會了所有交通規則、也學會了所有操作,新手上路還是會覺得一刻也不敢放松,心理非常緊張,這樣的日子不知道要過多久,突然某一天發現自己竟然能從容不迫地應對各種路況、再也不用看著后視鏡、拐彎并線時不會老是急著打開轉向燈了,離合換擋、停車起步也已經習慣成自然了,甚至大腦還有空一心多用——一邊開車、一邊打接電話、聽音樂和聊天等,這時候,其實我們已進入學習的最后一階段“不知己能之”。
這里所描述的學習的最后一個階段下的學習狀態,其實是一種
潛意識的操作,也是任何學習都追求的終極目標,因為在這種狀態下的學習才能全身心放松、盡情享受。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大腦的高速公路效應”,具體是指,當我們開車在高速路上以180km/h的速度行駛一段時間后,再駛離高速路,同時將車速調低50km/h,但是幾分鐘后會發現汽車的速度是100km/h,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在之前的高速路上行駛產生了新的慣性,在它看來100km/h的速度就是低速行駛,這其實也是一種心理錯覺效應。
讀到這里,我突然明白了,其實快速閱讀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學習一項新技能,所以它同樣遵循文章的邏輯和發展階段,而進行快速閱讀訓練的目的就像大腦的高速公路效應一樣,是為了訓練眼睛和大腦去適應一種快的節奏,而一旦適應了這種快節奏后,閱讀速度自然就會變快,到時就算你想慢下來都不可能。
當然,快速閱讀的終極目標,是在快節奏的閱讀速度保持狀態下,讓其成為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習慣,不需要提醒,在潛意識操作下:忘記所有技巧,全身心地融入閱讀的文章,并充分享受到閱讀帶來的種種樂趣與益處,從而真正地愛上閱讀,愛上學習。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
作者:常婷